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以美国重商主义形态演变为线索The Root of American Trade Protectionism:Using its Form Evolution of Mercantilism as Clues
伍山林;
摘要(Abstract):
为了揭示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想、历史和战略根源,文章以美国重商主义形态演变为线索进行考察。研究发现:(1)美国重商主义的传统形态主要来自本土政治家针对崛起之前的实际经济问题而提出的应对策略。美国借助贸易保护主义等政策形成了内需驱动型工业化道路,这种国家记忆对美国后辈政治家产生了深远影响。(2)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国重商主义呈现出新形态:非关税壁垒成为管制进口和保护产业的主要手段,出口管制避免了技术溢出但引致了贸易逆差,保护自身利益成为采择国际组织和条约的依据,维护霸权地位成为政策中心,其经济运行呈"双赤字"特征。(3)美国重商主义新形态的核心是美元霸权主义,它是重金主义的一种歪曲表达。当前,美国启用保护主义政策发动贸易战的目的依然是维护其霸权地位。
关键词(KeyWords):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重商主义;双赤字;贸易战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JL021);; 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14110309)
作者(Authors): 伍山林;
DOI: 10.16538/j.cnki.jfe.2018.12.00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工业与帝国:英国的现代化历程[M].梅俊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
- [2][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上)[M].王保存,王章辉,余昌楷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 [3]陈宝森.美国的债务经济和全球经济失衡[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7,(3):1-8.
- [4][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陈万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5]贾根良.美国学派与美国19世纪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 [6]李翀.超主权国际货币的构建: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 [7]李新宽.国家与市场--英国重商主义时代的历史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
- [8]刘子奎.冷战后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的改革和调整[J].美国研究,2008,(2):107-127.
- [9]梅俊杰.重商主义真相探解[J].社会科学,2017,(7):123-144.
- [10]钱乘旦.世界史研究应介入重大问题的讨论与决策--兼谈选题与视角[N].光明日报,2017-02-06.
- [11]沈国兵.美国出口管制与中美贸易平衡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3):71-77.
- [12]盛斌,李德轩.金融危机后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与WTO规则的完善[J].国际经贸探索,2010,(10):22-27.
- [13][美]托马斯·杰斐逊.杰斐逊选集[M].朱曾汶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 [14]王立新.踌躇的霸权:美国崛起后的身份困惑与秩序追求(1913-1945)[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 [15]王晓德.美国早期历史上的经济民族主义及其影响[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8-26.
- [16]伍山林.大国崛起的经济思想基础:从美国建国初期三份国事报告看汉密尔顿的贡献[N].文汇报,2016-06-17.
- [17]伍山林.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与美欧日重商主义传统[N].文汇报,2017-01-20.
- [18]伍山林.从战略高度认识和应对中美贸易争端[J].国际贸易,2018,(6):34-38.
- [19][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 [20]赵柯.德国马克的崛起:货币国际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 [21]赵迺抟.欧美经济学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 [22]郑铁桥,乐欢.美国早期历史上独特的重商主义思想[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96-103.
- [23]Bureau of the Census.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United States:Colonial times to 1970(Part 2)[M].Washington,DC:University of Michigan Library,1975.
- [24]Dales J H.The discoveries and mercantilism:An essay in history and theory[J].The 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1955,21(2):141-153.
- [25]Hamilton A,Madison J,Jay J.The federalist papers[M].New York:Clinton Lawrence,1961.
- [26]Huckster E F.Mercantilism(VOL.II)[M].New York:Carland Publishing Inc.,1983.
- [27]Irwin D A.New estimates of the average tariff of the United States,1790-1820[J].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2003,63(2):506-513.
- [28]Judzik D.Heterogeneous labor demand:Sectoral elasticity and trade effects in the U.S.,Germany and Sweden[R].MPRA Paper,No.62768,2015.
- [29]Nettels C P.British mercantilism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thirteen colonies[J].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52,12(2):105-114.
- [30]Taussig F W.The tariff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M].New York:G.P.Putnam’s Sons,1888.
- [31]Viner J.Power versus plenty as objectives of foreign policy in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J].World Politics,1948,1(1):1-29.
- [32]Williams W A.The age of mercantilism: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American political economy,1763 to 1828[J].The William and Mary Quarterly,1958,15(4):419-437.
- [33]Wilson C.Treasure and trade balances:The mercantilist problem[J].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1949,2(2):152-161.
- [34]Wilson C.Mercantilism[M].London:The Historical Association,1971.
- [35]Yanikkaya H.Is trade liberalization a solution to the unemployment problem?[J].Portuguese Economic Journal,2013,12(1):57-85.
- (1)引自赵迺抟:《欧美经济学史》,东方出版社2007年版,第13、22页。
- (1)美国重商主义新形态中的某些手段和特征,在1971年以前已有一定的孕育和发展。到1971年,美国已跨越了三个特征分明的时代:崛起时代(1913年之前)、“踌躇的霸权”时代(1914至1945年)(王立新,2015)、霸权或守成时代(1946至1971年)。
- (1)汉密尔顿在1787年已使用过“美国体系”这个表述(Hamilton等,2003)。
- (1)那时的孤立主义、中立原则和保护主义等其实具有韬光养晦的意味。与此同时,美国战略还具有积极主动和立意长远的一面。比如说国土扩张与人口吸纳就为美国日后成为世界霸主奠定了基础。
- (1)1971年以后,美国仅仅在1975年取得过小幅贸易顺差。克林顿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使美国在他的第二任期(1998-2001年)出现了小幅财政盈余;但小布什上台后,这种状态又中断了。
- (1)马克思认为保护关税制度“促进了国内自由竞争的发展”。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59页。
- (2)保罗·肯尼迪(2013)指出,钢铁产量经常被看作反映一个国家的潜在军事力量和工业化水平的标志。
- (1)这里所说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指对美国崛起时代通行的保护主义政策视而不见,仅关注国内自由竞争这一个方面。在美国崛起时代,贸易保护主义通过提供产业庇护而促进国内自由竞争的发展。如果没有这种庇护,美国虽然仍然有可能是一个独立国家,但到1913年的时候它的市场依然会充斥着英国工业品,它的产业结构将大抵保持独立前依赖于农业的格局。汉密尔顿的工商立国战略改变了美国经济发展模式。
- (2)美国历史数据显示(Bureau of the Census,1975):南北战争前关税收入在联邦财政收入中的占比为90%左右,从南北战争开始到1913年,这个占比依然高达50%左右。
- (1)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18-419页。
- (2)很多文献提及,美国企图用“华盛顿共识”(当中包含自由贸易)锁定优越地位;但是,这并不是孤例。美国很多智库把自由贸易当作政策性工具加以理解。例如,美国传统基金会在《使世界变得对美国安全-美国外交政策蓝图》当中认为,自由贸易是美国利益之所在,破坏自由贸易是对美国全球重要利益的唯一非军事威胁。就此而言,美国对亲密盟友如欧共体和日本等也不例外。
- (3)引自梅俊杰:《重商主义真相探解》,《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