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推进共同富裕?——基于微观家庭数据的经验研究

    张金林1;董小凡1;李健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也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景,如何推进共同富裕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文章基于CHFS微观调查数据构建了共同富裕指数, 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进共同富裕,其中创业活跃度的提升是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的重要路径;第二,在偿债能力低、金融市场参与度低以及农村地区的家庭中,数字普惠金融的“马太效应”更加明显;第三,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普及数字工具以及提高个体金融素养能够减轻“马太效应”,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质效,从而推进共同富裕。文章厘清了数字普惠金融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的作用与路径,为共同富裕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2022年07期 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网刊下载次数:62 ] |[阅读次数:103 ]
  • 如何实现“防止返贫”的长效性?——基于政企协同的角度

    徐娟1;童胡艺1;徐久香2

    我国目前已经基本取得了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和贫困县全部“摘帽”的伟大成就,但扶贫工作没有因此终结。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需要构建“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充分保障脱贫成效的可持续性,最终实现“防止返贫”的长效性。政府试图通过政策推动政企合作来实现这一目标,然而如何激发企业的内驱力和保持其扶贫行为的可持续性?较少有文献关注。文章通过构建政策导向影响路径和企业内驱力路径,基于稳定的政策和持续的企业帮扶行为,实现“防止返贫”的长效性。研究发现,企业积极响应政府政策,有利于取得扶贫成效,并显著提升企业价值,激发企业实施下一步的扶贫行为,从而形成长效机制。此外,在产业、就业、教育、生态及医疗帮扶方式中,产业帮扶和就业帮扶的效果更好。文章的结论说明国家政策具有引导作用,体现了扶贫表彰活动的积极影响以及对企业价值提升的重要作用。文章的结论也为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2年07期 1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5K]
    [网刊下载次数:52 ] |[阅读次数:55 ]

专题讨论·高质量就业

  • “慢就业”的职业损失:工资收入和工作职位

    靳卫东1;李淑玥1;何丽2

    “慢就业”是毕业生为了找到合适工作而主动选择暂不就业的状态,普遍被视为高质量就业的具体表现,而其职业损失常常被忽略。这容易夸大“慢就业”对毕业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忽略了很多毕业生选择消极“慢就业”以及“慢就业”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抑制作用,从而有可能使“慢就业”成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阻碍。文章从工资收入和工作职位两个方面,考察了“慢就业”对毕业生就业的负面影响,结果显示:“慢就业”显著降低了毕业生的工资收入和工作职位。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受限于较低的就业意愿,很多毕业生选择消极“慢就业”,很难借此提高需求与供给匹配程度;同时,“慢就业”所产生的“职业空档期”导致毕业生就业能力下降,也阻碍了其实现要求与能力的匹配;而且,两项匹配都存在滞后效应,会抑制毕业生的长期职业发展。据此,文章认为可以从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发展“间隔年”项目以及建立终身学习制度等方面促进各级各类毕业生及时和高质量就业。

    2022年07期 3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网刊下载次数:53 ] |[阅读次数:58 ]
  • 数字化变革、非常规技能溢价与女性就业

    李建奇

    在数字技术深度渗透经济循环和政府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的背景下,尽管大量文献关注到数字化对劳动就业的影响,但却普遍忽视了最具增长潜力的女性就业。基于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文章将理工科技能和社交技能作为与数字化互补的非常规技能,将体力技能作为与数字化互斥的常规技能,采用职业名称词典法提取劳动者的相关技能,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i>CLDS</i>)2014—2018年数据定量分析了数字化对女性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使用工具变量法和稳健性检验后的估计结果表明,数字化对女性就业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相比于男性,这种促进作用偏向于女性。(2)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通过激发女性社交技能优势、削弱男性体力技能优势和缓解性别歧视的方式提高了女性相对于男性的市场工资,进而体现出就业促进的女性偏向。(3)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对已婚和有幼年子女的女性依然有着显著的就业和工资收入促进作用,并且对年轻和高学历女性的促进作用更强。结论认为,数字化时代属于女性,但从长远考虑,应提高女性在理工科、逻辑思辨和人机协作等方面的能力。文章的研究为我国在数字化背景下制定教育、人口和就业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2年07期 4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网刊下载次数:39 ] |[阅读次数:46 ]

专题讨论·绿色发展

  • 中国环境信息规制的市场效应——基于股价崩盘风险的实证检验

    方红星1;林婷1;许东彦2

    环境信息规制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高企业环境信息透明度,以便督促企业积极履行环保责任。但是政策实施后,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能否被投资者解读及解读效果如何尚不清楚。文章从个股股价崩盘风险视角切入,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环境信息规制政策的市场效应。研究发现:(1)环境信息规制政策的实施会加剧个股股价崩盘风险。这种冲击效应仅在政策实施当期、企业信息透明度较低、机构持股比例较低的样本中存在。(2)由对象锁定和敏感信息锁定引起的投资者非理性情绪是环境信息规制政策加剧股价崩盘风险的主要原因,但这并不表明环境信息规制的信息效应不存在,只是短期内被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效应所掩盖。因此,相关部门应紧密结合中国资本市场背景,加强投资者教育和舆论引导,有效缓解和消除投资者的非理性情绪,避免投资者因环境信息管制力度加大而“谈环色变”,进而加剧股价崩盘风险;同时,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环境信息披露规则和指引,加大执行力度,推动企业切实提高环境信息透明度和信息含量,以便充分发挥环境信息规制的信息效应。

    2022年07期 6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1K]
    [网刊下载次数:56 ] |[阅读次数:54 ]
  • 绿色财政政策的碳减排效应——来自“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的证据

    薛飞1;陈煦2

    实施有效的绿色财政政策是推动节能减排,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文章以“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为切入点,借助双重差分法评估了绿色财政政策的碳减排效应。研究发现:(1)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示范城市的碳排放水平,其碳减排效应在示范城市建设后的第二年后开始逐年显现,并随着年份的推移逐渐增强。(2)机制分析表明,示范城市建设的碳减排效应主要是通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单位<i>GDP</i>能耗、推动产业低碳化和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等途径实现的。(3)异质性分析表明,示范城市建设对非老工业基地城市的碳减排效应大于老工业基地城市,对非资源型城市的碳减排效应大于资源型城市。(4)成本与收益分析表明,开展示范城市建设虽付出了一定的财政成本,但其在促进非碳指标减排和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为中国未来实施更加有效的绿色财政政策,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2022年07期 7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1K]
    [网刊下载次数:56 ] |[阅读次数:63 ]
  • 企业绿色绩效的行业落差与环保投资

    朱丽娜1;张正元2;高皓3

    作为经济载体的企业如何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是转型时期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亦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文章以2010—2019年的中国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了企业绿色绩效的行业落差对环保投资的影响,发现:第一,当绿色绩效低于行业期望水平时,企业会增加环保投资,这一结论在进行了选择性偏差调整、<i>PSM</i>检验以及不同样本的检验后依然稳健。第二,与非重污染企业相比,绿色绩效落差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作用在重污染企业中更强;当企业面临较强的破产压力时,绿色绩效落差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制约作用则会被削弱;行业竞争程度越高,绿色绩效落差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越强。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绩效落差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显著;而破产压力和行业竞争程度对绿色绩效落差和企业环保投资的调节效应则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并且,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012)》颁布后,绿色绩效落差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作用更强。文章的研究为理解企业环保投资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22年07期 9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网刊下载次数:39 ] |[阅读次数:34 ]

金融研究

  •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引入银行信贷风险定价能力作用的再考察

    赵平;姚耀军

    利率市场化是利率“放得开”“形得成”和“调得了”的一个改革过程。关于利率市场化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效应,现有研究大多聚焦在利率管制的“放得开”影响层面。文章通过引入以银行信贷风险定价能力为关注点的利率“形得成”因素,在经典欧拉投资方程的框架内,利用中小民营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多种实证策略,重新考察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率管制放松缓解中小民营上市企业融资约束的作用,除了现有研究关注较多的主效应外,还存在依赖银行信贷风险定价能力的调节效应,以往的相关研究显著低估了利率管制放松对中小民营上市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文章指出,提升银行的信贷风险定价能力,是缓解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的一个基本政策着力点。

    2022年07期 10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网刊下载次数:57 ] |[阅读次数:56 ]
  • 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业务的反噬效应——基于企业风险承担的视角

    李小林1;宗莹萍2;司登奎3;孙越4

    尽管影子银行能够发挥“类金融”作用并在短期内为企业提供流动性以应对非预期外部冲击,但由于其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在长期将会对企业带来反噬的不利后果。文章基于风险承担视角,以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非金融企业投资影子银行业务对其自身风险承担所形成的反噬作用。结果表明,影子银行规模扩张会显著加剧企业风险承担,且非金融企业涉足影子银行业务每增加1单位,企业风险承担平均增加0.197单位,上述效应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公司治理较差、制度质量较低和投资机会较少的企业中更为显著。降低投资效率与恶化信息披露质量是非金融企业投资影子银行业务对其自身产生反噬作用的潜在机制。文章既为非金融企业涉足投资端的影子银行业务所形成的经济后果提供了丰富且稳健的经验证据,也能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必要的微观基础。

    2022年07期 124-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网刊下载次数:45 ] |[阅读次数:52 ]

公共经济与管理

  • 研发效率、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繁荣

    贾宗穆;张婧屹

    智能时代的到来意味着研发效率上升。文章区分了两类研发效率?创新效率和应用效率,分别对应知识积累和知识利用两个研发阶段,并探讨了研发效率冲击的宏观影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文章刻画创新型企业与模仿型企业之间的知识互动,构建了一个含有内生增长的两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i>DSGE</i>)模型。在模型中,创新型企业和模仿型企业分别雇用研发劳动积累知识和利用知识,知识产权保护使创新型企业能够获得模仿型企业支付的知识租金。文章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第一,正向的创新效率冲击通过鼓励创新型企业的知识积累活动,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和总产出持续加速增长,在中长期也有利于模仿型企业发展;第二,正向的应用效率冲击通过提高模仿型企业的知识利用率,在短期内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和总产出,但减缓了知识积累,使得中长期全要素生产率和总产出下降,从而阻碍了两类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第三,由应用效率推动的短期繁荣可能会损害经济增长潜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有效避免这一风险。

    2022年07期 138-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网刊下载次数:41 ] |[阅读次数:45 ]
  • 公共卫生与长期人力资本——基于中国农村“改水改厕”事件的研究

    梁超1;王素素2;孙涛3

    一个地区的公共卫生建设,可以有效遏制各类地方病和传染病的发生,而良好的公共卫生设施对人民的身心健康、教育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建设,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较少有研究关注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建设的长期影响,而这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i>CHARLS</i>)数据,以农村地区1980年代开始的“改水改厕”事件为准自然实验,构造倍差法来考察农村公共卫生建设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改水改厕”事件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受教育水平,经历过“改水改厕”事件的青少年将来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的概率更高。机制考察发现“改水改厕”事件改善了儿童的日常健康。成本收益分析显示“改水改厕”事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文章的研究为持续推动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2022年07期 15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网刊下载次数:42 ] |[阅读次数:4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