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 中国共产党领导政企关系百年建构:思想、实践与经验

    刘凝霜1;2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理顺政企关系。那么,百年来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演进与实践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对政企关系的建构发展起到了何种作用?相比西方主流经济学中政府“守夜人”的角色界定,我国在认识和处理政企关系上是否积累了独特经验?文章基于对国企与民企的综合考察,按照时间线索系统梳理了党领导政企关系建构的百年思想与实践历程,进而提炼了其中蕴含的宝贵经验。研究表明:(1)党和国家发展的阶段性战略目标转变与经济体制变迁是推动政企关系演进的主要依据,并使之呈现出革命战争局势下(1921—1949年)以保障生产为主导、工业化战略下(1949—1978年)以行政管理为主导、市场化改革目标下(1978—2012年)以激发企业活力为主导、高质量发展主题下(2012年以来)以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为主导的特征趋势;(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我国建立健全政企关系的根本政治保障,党在政企关系问题上遵循“顶层设计—政策制定—实践探索”的基本路径,发挥着“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领导核心作用;(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注重“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形成“党—政府与市场—优化企业外部环境”的建构逻辑,有利于推动政企关系健康发展;(4)坚持国企与民企共进发展,充分发挥党在企业内部的利益引导和平衡作用,不断探索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的实现途径,有利于建构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企关系。

    2021年12期 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6K]
    [网刊下载次数:52 ] |[阅读次数:75 ]

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研究

  • 中国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思想的演进与创新

    程霖1;2;严晓菲1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一环,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思想的发展与创新不仅关乎国有企业自身的壮大发展和路径选择,还关乎中国经济学的科学构建。有鉴于此,文章通过系统回顾与梳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思想的演进历程,总结和提炼该思想的理论创新元素,试图揭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思想的历史发展全貌,进而探索其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和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使命。研究表明:(1)以时间为线索,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以推进企业改革试点为核心的萌芽探索阶段(1978—1992年)、以理顺企业产权关系为核心的制度创新阶段(1993—2012年)、以实现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为核心的纵深推进阶段(2013年至今)。(2)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思想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改革理念、改革模式、公司治理结构和政府作用等四个方面,即在所有制上突破理论束缚而走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在改革模式上坚持走“由点到面”的渐进式改革道路,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坚持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之路,在政府作用上坚持走“放管服”之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思想仍需在员工持股、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等关键领域寻求突破。

    2021年12期 1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网刊下载次数:60 ] |[阅读次数:44 ]

公共经济与管理

  • 从中央调剂走向统收统支——全国统筹能降低养老保险财政负担吗?

    曾益;杨悦

    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减弱,财政压力逐年加重,而《“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即从中央调剂制度转向全国统收统支制度。这一制度转变能降低养老保险财政负担吗?文章运用计量模型和精算模型分析发现:第一,在仍实施中央调剂制度的情况下,养老保险财政负担将从2021年的<number>2586.53</number>亿元增加至2050年的142.77万亿元,累计财政负担为<number>1255.94</number>万亿元;第二,如果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收统支,在中央政府不采取严格监管措施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征收行为将发生变化,养老保险征缴率会下降16.1个百分点,虽然2023年及以前财政负担比实施中央调剂制度时至少下降82.34%,但2024?2050年财政负担比实施中央调剂制度时上升12.12%—184%,累计财政负担提高21.74%;第三,若进一步提高征缴率,当征缴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累计财政负担比实施全国统收统支制度时下降1.11%。因此,在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过程中,国家应重视地方政府征收行为的变化,并尽快制定奖惩机制、提高征缴率,以增强养老保险基金应对老龄化问题的能力。

    2021年12期 3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7K]
    [网刊下载次数:62 ] |[阅读次数:82 ]
  • “药品零加成”政策能否缓解患者负担?——基于中部某省公立医院试点的效果评估

    李静1;虞燕君1;彭飞1;路伟2

    “药品零加成”政策是新时期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政策。文章基于2013?2019年我国中部某省医疗机构的诊疗服务和财务统计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改革的政策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药品零加成”政策的实施能显著降低试点公立医院的药品收入占比、患者自付费用以及患者单次诊疗费用,但材料费等却呈现一定的上涨趋势。政府直接补助、财政投资以及信贷支持的增加和药品采购成本的下降是“药品零加成”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原因。多角度的稳健性检验证实了结论的稳健和可靠。文章进一步结合2014?2018年某公立三甲试点医院住院患者病案个体数据,延伸考察了“零加成”政策对不同人群的影响,结果再次证实了该政策确实能够缓解患者负担,特别是因病致贫问题。政策启示表明,应健全公立医院政府补贴和投资政策,强化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收入监管,巩固“零加成”政策的成果和持续性。文章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2021年12期 4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3K]
    [网刊下载次数:78 ] |[阅读次数:66 ]
  • “省直管县”改革促进了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吗?

    韦东明1;顾乃华1;韩永辉2

    “省直管县”改革是中国推动政府层级改革,经济管理权力下放的积极尝试,是基层政府扩权改革的重要措施。深化“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市县关系,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经济包容性增长。文章采用2005?2018年中国县域数据,基于渐进型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省直管县”改革对县域经济包容性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1)“省直管县”改革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2)“省直管县”改革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弱市下辖县、非省会城市管辖县和强县,且相较于经济“省直管县”改革,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是推动经济包容性增长的主要因素。(3)“省直管县”改革的促进作用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地级市邻近及其内部的县域。(4)“省直管县”改革的促进效应受到财政支出责任和激励性政策的影响,在改革制度中财政支出责任的明确和激励性奖惩政策的设定有助于强化“省直管县”改革的促进作用。(5)机制检验发现,“省直管县”改革通过强化基层财政保障、提升公共偏向水平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渠道推动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文章的研究为深化“省直管县”改革,完善现代化经济体制和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提供了经验参考。

    2021年12期 6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网刊下载次数:50 ] |[阅读次数:79 ]
  • 市民化能提高地方政府教育投入吗?——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例

    陈昊;陈海英;王柏皓

    文章从户籍制度改革的视角研究了市民化对地方政府教育投入的影响。在介绍政策背景和分析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借助于中国2014年实施全面户籍制度改革的“准自然实验”,使用224个地级市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揭示了推动市民化进程影响地方政府教育投入的程度和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市民化进程的相对滞后会抑制地方政府教育投入,而利用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市民化不但能增加地方政府的教育支出总额,还将提高人均和生均教育投入水平;第二,市民化进程会通过人口效应提高地方政府教育投入;第三,市民化提高地方政府教育投入的效果普遍存在于所有城市中,但人口效应在不同财政收入水平的城市间存在差异。文章的研究不仅为提高地方政府教育投入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再次证明了进行全面彻底的户籍制度改革,让市民化进程在不同城市间平衡推进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2021年12期 7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网刊下载次数:62 ] |[阅读次数:47 ]

金融研究

  • 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缓解相对贫困吗?

    胡联1;2;姚绍群1;杨成喻1;吉路涵1

    相对贫困是我国未来贫困治理的重点。数字普惠金融目标是更有利于低收入群体获得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否实现了其普惠性,缓解了相对贫困呢?文章基于<i>CFPS</i>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影响。从是否能获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和在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受益程度两个角度分析当前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不利于减缓相对贫困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研究发现:第一,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剧了城镇和农村的相对贫困;第二,低收入家庭缺乏数字工具,难以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带来的购买理财产品便捷性获得更多的收入增长,是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剧相对贫困的主要原因;第三,数字工具的普及、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缓解相对贫困。据此,文章提出应进一步推进数字金融改革,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低收入者教育水平。文章的研究结论对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建立应对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有重要启示。

    2021年12期 9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网刊下载次数:68 ] |[阅读次数:60 ]
  •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投资结构偏向——来自“沪深港通”的经验证据

    李小林1;徐庆美1;司登奎2;吕学梁2

    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近年来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那么在当前我国正面临投资结构“脱实向虚”的情况下,金融开放除了具有 “增长效应”和“波动效应”之外,对企业的投资行为是否具有“纠偏”作用呢?文章以2010—2019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作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标志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投资结构偏向的影响。研究表明:(1)“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引导企业投资结构从偏重金融资产投资转向实体投资,且该效应在高融资约束、高成长性以及制造业企业中更为凸显。(2)在作用渠道上,“沪深港通”交易制度通过融资成本渠道和资产收益率渠道,降低了企业的股权融资成本,缩小了实体投资收益率与金融投资收益率的差距,对企业投资结构“脱实向虚”产生了“纠偏”作用,从而最终促使企业投资结构偏向实体投资。(3)“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也会通过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企业生产效率和价值的提升。文章为揭示我国持续扩大资本市场开放进程以引导经济“脱虚入实”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1年12期 10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网刊下载次数:75 ] |[阅读次数:66 ]

产业经济研究

  • 垂直结构、产业政策与社会福利

    潘珊;黄莉

    经过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逐步形成了一种上游国有企业占主导,下游民营企业为主的“垂直结构”。文章借鉴Melitz(2003),将异质性企业模型引入下游民营企业,建立了一个上游国有企业垄断、下游异质性民营企业垄断竞争的理论模型,并将上游“竞争自由化”和“上游征税、下游补贴”政策分别嵌入模型,利用中国数据进行参数校准,定量研究了不同产业政策的影响。结果发现,上游“竞争自由化”政策能使下游民营企业数量和社会福利分别增加188.70%和120.71%,而少量征税率和补贴率组合下的“上游征税、下游补贴”政策不仅能使下游民营企业数量和社会福利分别增加4.93%—332.90%和3.43%—162.28%,而且上游国企的利润也会因为下游企业数量和中间品需求的增加而提高,实现了上下游企业的“双赢”。因此,两种产业政策都具备有效性,但“上游征税、下游补贴”政策更具有现实可行性,政府应当优先考虑采用“上游征税、下游补贴”的产业政策,同时逐渐放开非战略性上游产业的市场准入,以促进合理生产结构的形成,提升总体社会福利。

    2021年12期 12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网刊下载次数:38 ] |[阅读次数:68 ]

财务与会计研究

  • 线上调研的价值——基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李颖;赵澜

    在新冠疫情防控的大环境下,投资者通过线上调研补位实地调研,线上调研与实地调研相比是否具有独特价值?文章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视角,考察了投资者线上调研的经济后果,并研究了其独特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线上调研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2)“信息成本与效率效应”以及“无形信息效应”是线上调研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中介机制;(3)线上调研与实地调研相辅相成,能够发挥“信息互补效应”。拓展性研究表明:(1)当互联网技术水平较高,或者投资者调研时的天气条件比较恶劣时,线上调研能够发挥更大作用;(2)当企业的无形资产占比或研发密集度较高、信息透明度较低、融资约束较严重或代理成本较高时,线上调研能够发挥更大作用;(3)当线上调研的具体方式为线上会议而不是网络平台互动时,线上调研能够发挥更大作用;(4)线上调研作用的发挥不受社会关系的影响。文章的研究揭示了线上调研与实地调研相比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对于指导后疫情时代资本市场的信息交流具有一定意义。

    2021年12期 13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网刊下载次数:79 ] |[阅读次数:71 ]
  • 中小股东“在线发声”与企业会计稳健性——来自雪球论坛的证据

    罗劲博1;熊艳2

    长期以来,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实际效果饱受质疑,而社交媒体为中小股东提供的“在线发声”平台极大地扭转了中小股东边缘化的弱势局面。文章基于2013—2017年雪球股票论坛的讨论帖数据,分析了中小股东在雪球股票论坛的讨论对企业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中小股东在社交媒体上的在线讨论显著提高了被讨论公司下一年的会计稳健性,这一作用主要通过增加监管介入、抑制大股东掏空和降低企业盈余管理水平实现。此外,社交媒体讨论提高会计稳健性降低了债务融资成本,增加了股东权益保护,提高了公司业绩。因此,社交媒体已成为影响会计稳健性的重要因素,是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新“通道”。文章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社交媒体的公司治理价值,丰富和更新中小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和功能,为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证据。

    2021年12期 15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1K]
    [网刊下载次数:82 ] |[阅读次数:7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