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论坛

  • 打破市场分割会促进中国企业减排吗?

    吕越;张昊天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内容之一。20世纪末以来,基于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而形成的市场分割现象,显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掣肘绿色发展的进程,而实现产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以及打破市场分割是加快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必要体制支撑。基于此,文章通过构建市场分割影响企业污染排放行为的理论框架,并且利用2000-2012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企业绿色发展数据库的合并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市场分割对企业污染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1)通过消除地区市场分割现象会有效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这一作用会通过规模效应、技术效应、配置效应三个传导渠道得以实现,并且在考虑一系列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然稳健。(2)市场分割对于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即市场分割对于民营企业、非技术密集型企业、中部地区企业的影响相对更大。(3)在引入合理的政绩考核指标和环境规制后,企业排污决策受市场分割的影响将显著降低。因此,持续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加强环境立法规制、建立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将有助于构建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绿色发展联动机制。

    2021年09期 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网刊下载次数:61 ] |[阅读次数:79 ]
  •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效应——基于综合医改试点的考察

    孙广亚1;2;张征宇3;孙亚平4

    综合医改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探索,是深化医改的主攻方向,而深化医改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强大动力。文章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的准自然实验,考察了综合医改对居民就医满意度、医疗水平认可度和医疗支出的影响情况。首先,综合医改显著提高了居民的就医满意度和对就医点医疗水平的认可度。其次,尽管综合医改未能降低居民的绝对医疗支出和绝对自费医疗支出,但显著降低了相对医疗支出和相对自费医疗支出。进一步探索发现,综合医改降低了医疗支出中的住院支出,未降低医疗支出中的伤病支出。从自费占比角度看,综合医改显著降低了居民的自费医疗支出比例。相比农村地区,综合医改在城镇地区的政策效应更显著。整体来看,综合医改政策具有显著的政策效应,未来的医改方向仍是居民的医疗支出问题。

    2021年09期 1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网刊下载次数:54 ] |[阅读次数:84 ]
  • 破行政垄断之弊能否去产能过剩之势?——基于出台《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准自然实验

    刘斌;赖洁基

    破除垄断、维护公平竞争是确保市场有效运行的核心和灵魂。文章利用国有上市公司2013-2019年的财务数据,以《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颁布为切入点,从产能利用率升降的角度实证分析了规制行政垄断与国企去产能的关系。研究发现,规制行政垄断有助于提高国企的产能利用率,当国企处于产能过剩行业时,这种效果尤为显著。渠道检验的结果表明,规制行政垄断有助于切断地方政府的“输血”式补贴和银行的融资便利性,倒逼国企通过出清落后产能和提高投资效率的“造血”方式来应对市场竞争。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国企治理水平越低、自身融资约束越大时,规制行政垄断去产能的效果越好;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与地方国企关系的紧密程度亦会影响规制行政垄断去产能的效果。文章从资源配置层面扩展了“反垄断政策”效果的研究视角,为后续深入探讨“去产能”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1年09期 3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网刊下载次数:60 ] |[阅读次数:70 ]

专题讨论·信息溢出效应

  • 一叶知秋:情感语调信息具有同业溢出效应吗?——来自业绩说明会文本分析的证据

    钟凯1;董晓丹1;彭雯2;陈战光3

    文章基于业绩说明会的文本分析,考察了管理层情感语调信息是否具有同业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管理层净正面语调与同业公司股票超额回报显著正相关;区分正面和负面语调之后,同业公司股价对负面语调的反应更加强烈。这表明管理层情感语调具有外部性,蕴含更多行业前景信息,且投资者更加重视其中的负面信息。此外,共同分析师跟踪、股价同步性越强以及龙头公司行业地位越高,管理层情感语调的同业溢出效应越强;当管理层情感语调与财务信息相互印证时,同业溢出效应更加显著。文章研究表明,业绩说明会情感语调能够为同业公司投资者提供增量信息,降低信息获取成本与投资不确定性,提升投资决策效率;同时,业绩说明会这种信息披露方式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市场信息环境,对于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1年09期 4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网刊下载次数:58 ] |[阅读次数:81 ]
  • 生产网络信息溢出效应研究:分析师视角

    张龑1;2;王竹泉1;2;程六兵1;2

    我国资本市场改革步入深水区,强化证券分析师作用是缓解市场专业化水平提升与投资者素养不足间矛盾的利器;同时,单边主义思想抬头,我国政府确定了“国内大循环”的发展战略。在此双重背景下,文章探讨了反映国内大循环的生产网络如何影响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问题。文章以影响分析师最重要的、组成生产网络的行业为基础,采用行业间投入产出数据和复杂网络方法,测度了分析师跟踪组合的生产网络关联程度,并检验了其对分析师预测的作用。研]发现,生产网络对分析师存在信息溢出效应,能够显著降低其盈余预测偏差,而且由分析师跟踪的主要行业溢出至次要行业。机制分析表明,分析师的生产网络关联能够缓解行业与公司层面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其盈余预测偏差。以产业政策作为行业冲击的截面分析发现,生产网络关联对分析师预测的作用在政策不够透明时以及不确定性高的非重点支持行业中更加明显,这进一步验证了信息溢出效应假设。经济后果分析表明,生产网络关联分析师能够将特质性、行业层面的信息融入股价,降低标的公司与市场组合的股价同步性。

    2021年09期 6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网刊下载次数:46 ] |[阅读次数:59 ]

专题讨论·数字经济

  • 数字金融发展与企业“脱虚向实”

    陈春华1;曹伟2;3;曹雅楠4;邵薪洁2

    企业“脱虚向实”是指企业将更多资本从非生产性领域配置到生产性领域,表现为实体企业金融化水平降低。文章以数字金融发展为背景,采用2011-2018年沪深两市<i>A</i>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降低企业金融化水平,这种作用主要通过弱化企业预防性动机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仅存在于传统金融结构性错配的弱势样本中;与短期金融资产相比,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长期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随着金融监管的规范及力度的增强,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凸显。文章研究表明,除了传统金融因素外,数字金融同样影响企业的金融资产配置行为。

    2021年09期 7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网刊下载次数:61 ] |[阅读次数:62 ]
  • 制造业投入数字化与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基于投入来源差异的再检验

    张晴1;2;于津平1

    数字化浪潮驱动着全球价值链重构,为中国制造业企业提供了后发赶超的绝佳契机;然而,在跨国公司阻截、“逆全球化”思潮与突发公共事件导致全球价值链断裂与科技脱钩风险加剧的背景下,无视数字投入的来源差异而笼统地关注数字化的贸易所得效应难免出现结论偏误。文章基于<i>WIOD</i>投入产出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进出口数据库,识别数字投入的国家属性,检验了依赖不同来源的投入数字化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以出口国内附加值率<i>EDVAR</i>表征)的微观效应。研究发现:(1)国内来源的数字投入对企业<i>EDVAR</i>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国外来源的数字投入对企业<i>EDVAR</i>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投入数字化通过成本加成与创新渠道作用于企业<i>EDVAR</i>,且依赖不同来源的投入数字化在各渠道下表现迥异。(3)数字贸易壁垒进一步加剧了国外数字投入对企业<i>EDVAR</i>的抑制作用。文章研究结论为我国制造业走出“自主可控”的数字化之路和实现高附加值创造的“弯道超越”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依据。

    2021年09期 9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网刊下载次数:54 ] |[阅读次数:69 ]

公共经济与管理

  • 唤醒沉睡的资本:农地抵押贷款的收入撬动效应

    武丽娟1;刘瑞明2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鲜明短板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期滞后。如何快速补齐这一短板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难题。缺少信贷途径被普遍认为是使农民陷入持续贫困的关键所在,而缺乏有效抵押品又是导致农户信贷难的根本原因。文章利用2005–2017年全国1 831个县域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农地抵押贷款试点政策是否撬动了农民的收入增长。研究表明:第一,从效果来看,该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从趋势来看,该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可持续的长期影响。第三,从机制来看,该政策的收入撬动效应不仅可以通过信贷渠道实现,还能通过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促进劳动力非农转移等多个机制来实现。第四,从异质性来看,该政策的增收效应在经济基础条件好、农地抵押价值高以及制度质量好的地区发挥得更好。农地权利的放松是撬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一环,其能通过 “唤醒沉睡的资本”,让农民的“死资产”转化为“活资本”,进而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抓手。而提高政策有效实施所依赖的经济环境和制度质量则有助于政策作用的发挥。文章的研究为未来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调整提供了重要启示。

    2021年09期 10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6K]
    [网刊下载次数:64 ] |[阅读次数:70 ]
  • 贫困治理参与、市场竞争与企业创新——基于上市公司参与精准扶贫视角

    岳佳彬;胥文帅

    市场竞争在企业参与外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创新激励作用吗?从这个问题出发,文章以中国上市公司参与精准扶贫为研究背景,从宏观治理与微观治理两个层面,政府与市场两个视角,投入与产出两个维度出发,考察参与扶贫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使用2016-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先从投入维度实证验证了企业参与治理会在一定程度产生“创新投入挤占效应”,即上市公司参与扶贫治理与其创新投入强度显著负相关。然而,更高市场竞争程度能显著降低“挤占效应”,有效发挥创新作为根本动力的激励作用;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区分信贷资源和政商关系的异质性,这种“挤占效应”在信贷资源可得性较差、政商关系水平更低的参与企业中更加显著。机制研究表明,这种“挤占效应”通过政策性负担的增加、管理层业绩压力的降低而显著提升。最后,经济后果分析发现,企业参与贫困治理虽然挤占了其创新投入,却提升了创新产出,企业创新产出的数量与质量都得到了改善,参与治理为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带来了益处。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企业主体创新行为的理解,为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供了新思考,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

    2021年09期 12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网刊下载次数:64 ] |[阅读次数:62 ]
  • 如何解释行业内企业的实际税率差异——基于税法法定与地方自由裁量视角的验证

    姚东旻;李泰奇;崔孟奇

    我国同行业企业间实际税率普遍存在差异,哪些因素导致了差异的产生?厘清其背后的制度成因对于推进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尤为重要。文章基于我国税收征管流程,构建了一个涉及征管全环节的理论框架,指出企业的实际税率差异主要来源于税法法定与地方自由裁量两类因素,并进一步对我国<i>A</i>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际税率差异来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税法法定因素与地方自由裁量因素是产生实际税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且前者的贡献度远高于后者;(2)从时序维度看,税法法定因素对于实际税率差异的贡献度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小幅波动,而地方自由裁量因素的贡献度则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3)对不同地区而言,两类因素对实际税率差异的贡献度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其中税法法定因素的贡献度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最高,而地方自由裁量因素的贡献度在东北地区最高。基于上述分解结果,文章最终构建了税收法治化程度指标(税法法定因素贡献度/地方自由裁量因素贡献度),其动态趋势反映出2007年至2019年我国税收法治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文章的结论与发现对于我国进一步贯彻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规范企业税收征管工作具有启示意义。

    2021年09期 13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网刊下载次数:44 ] |[阅读次数:48 ]
  • 高铁时代的小城市发展——基于人口空心化的研究

    李静1;孙亚运1;邓苠苠2

    高铁快速发展带来整体经济的突飞猛进,也带来小城发展变化。文章通过选取2010至2018年881个小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高铁建设对小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可能引致部分小城人口的外流,或许加剧了部分小城人口的空心化程度。作用机制甄别结果表明,高铁通过引致消费需求外流、滞后产业结构升级和助推房价攀升途径予以实现,其中滞后产业结构升级是更为重要的传导途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不同规模的小城市而言,高铁开通可能造成人口流失的程度具有明显差异性,城区人口规模在0-20万的小城市,人口流失程度要明显低于城区人口规模在20-50万的小城市。进一步研究发现,高铁建设并未形成开通高铁小城和未通高铁小城间的经济增长差距;同时,对于开通高铁小城间的内部经济增长差距,也未得到有效验证。总之,小城应充分考虑自身区位劣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布局等条件,在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发展高铁经济。

    2021年09期 15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0K]
    [网刊下载次数:67 ] |[阅读次数:5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