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讨论·反倾销与经济转型升级

  • 中国对外反倾销与企业创新——来自企业专利数据的经验研究

    何欢浪;张娟;章韬;

    近年来,为了维护国内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国内竞争性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我国逐步成为对外反倾销的主要发起国之一。那么,对外反倾销在实现"产业救济"的同时是否实现了产业救助,即对外反倾销能否从根本上提高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文章首先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对外反倾销影响国内企业创新的微观机制,然后利用微观企业的专利数据,在实证层面研究了反倾销保护对国内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考察了不同生产率水平、不同所有制类型下反倾销保护对国内企业创新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外反倾销显著地提高了国内企业的创新水平,使国内企业的专利数量平均上升了10.1%。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反倾销保护主要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促进了国内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对外反倾销更多地提高了高生产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创新水平。上述研究结论意味着,中国政府可以在WTO框架内合规地采用反倾销措施抵制外国企业的倾销行为,为国内企业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2020年02期 v.46;No.459 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网刊下载次数:63 ] |[阅读次数:108 ]
  • 反倾销如何影响出口产品质量?

    高新月;鲍晓华

    自1995年以来,中国遭受反倾销的诉讼数量都居于全球首位,这意味着中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反倾销形势。然而,现有文献大多关注反倾销对中国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没有注意到这一严峻形势可能产生的“倒逼效应”。基于此,文章测算了2000-2013年中国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并利用世界银行全球反倾销数据库,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国外对华反倾销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试图从出口产品质量的视角揭示遭遇反倾销可能带来的“意外之喜”。研究表明:(1)中国企业在遭受反倾销后,确实会对其出口行为进行调整,从而推动出口产品质量的上升。(2)遭受反倾销对出口国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会受到企业特征和产品特征的影响,即反倾销前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越低、企业生产率水平越低、产品替代弹性越大,则反倾销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作用越大。(3)异质性分析表明,遭受反倾销后,中西部地区企业、单一产品或单一出口目的国企业、国内企业的产品质量提升较大。文章对于中国企业如何正视反倾销的影响,调整贸易策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来趋利避害具有重要的启示。

    2020年02期 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网刊下载次数:129 ] |[阅读次数:199 ]

专题讨论·防范银行风险

  • 银行业竞争、同业杠杆率攀升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

    于博;吴菡虹

    近年来,同业负债成为商业银行进行表内监管套利的重要资金来源。同业负债扩张导致同业杠杆率攀升,这会对银行信贷风险产生何种影响?文章阐述了同业杠杆率攀升的本质是同业影子信贷扩张,并考察了它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第一,随着同业杠杆率的攀升,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呈现先下降而后上升的趋势。第二,同业杠杆率对信贷风险的影响因银行规模不同而存在差异:对于国有五大行、城商行和农商行,同业杠杆率攀升有助于缓解信贷风险;而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随着同业杠杆率的攀升,信贷风险增加。第三,在考虑同业存单后,除了大型国有银行外,同业杠杆率攀升会加剧其他银行的信贷风险。第四,同业杠杆率攀升会抑制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文章将影子信贷扩张的经济后果研究从如何影响流动性风险拓展至如何影响信贷风险,并为实施差异化的风险监管、优化货币政策调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0年02期 3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网刊下载次数:245 ] |[阅读次数:1339 ]
  • 杠杆率监管能有效降低银行体系系统性风险吗?——基于内生性网络模型的模拟分析

    卢露;杨文华;

    杠杆率监管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银行业监管的重大变革,其能否带来更加稳定的金融体系关系到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效性。文章构建引入杠杆率监管的内生性银行网络模型,模拟了杠杆率约束下的风险传染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在正常时期,杠杆率监管会使部分银行的风险资产比重上升,银行间网络关联程度下降。在危机时期,杠杆率监管会增加外生冲击下初始倒闭银行的数量,但可以降低风险传染的深度和广度。总体上看,最低4%的杠杆率要求会带来更加稳定的银行体系,而过高的监管要求则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上升。为了维护银行体系稳定,可以对银行实施逆周期和差异化的杠杆率监管策略。同时,对市场进行及时的流动性救助,提高危机时期违约银行的贷款回收率,将有助于增强杠杆率监管的金融稳定效应。

    2020年02期 v.46;No.459 5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7K]
    [网刊下载次数:70 ] |[阅读次数:122 ]
  •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银行风险承担与企业投资

    潘攀1;邓超1;邱煜2

    银行风险承担具有金融稳定器作用。除了表内业务的风险承担意愿和贷款规模外,我国银行的风险承担还可能体现在表外影子银行规模调整上。文章以2012年至2018年我国上市企业季度数据为样本,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进而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研究发现,从表内业务来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促使银行放宽贷款审批条件,增加贷款规模,从而激励企业投资。而从表外业务来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则会通过减小影子银行规模,降低企业投资。在重新定义与计算关键变量、删除宏观变量和考虑产权性质影响后,上述结论仍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银监会采取的一系列影子银行治理措施是银行扩大表内业务规模、缩减表外影子银行规模的重要原因。文章的研究对于优化影子银行治理、维护金融安全以及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02期 6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网刊下载次数:145 ] |[阅读次数:415 ]

中国经济论坛

  • 劳动力回流、产业承接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

    颜银根;王光丽

    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劳动力不断回流、承接产业不断增加,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加速发展。文章通过构建空间均衡模型,使用2011-2016年中西部地区18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分析,并通过安徽和河南的地级市数据做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回流促进了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中西部地区产业的承接会促进劳动力的回流,劳动力回流与产业承接相互影响,形成了“循环累积效应”;(2)如果只有劳动力回流或产业承接并不能促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只有劳动力回流与产业承接形成交互影响,才能共同促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这种“双转移”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其启示为:(1)劳动力的回流与产业承接需要同步发展;(2)城镇化发展的提升需要回流劳动力和产业承接的合力推进;(3)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与质量的提升,需要依据产业梯度发展的理论来推动;(4)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需要大力吸引外部资金尤其是外资的流入。

    2020年02期 8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网刊下载次数:115 ] |[阅读次数:141 ]
  • 国有资本收益、利润转移与国企利润

    郭彦男;李昊楠

    理论上收取国有资本收益有助于改善国企代理问题和增加政府预算收入,有助于促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到位。然而2007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开始实施后,我国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一改增长势头,开始下滑。基于这一现象,文章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实施为政策冲击,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对国企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国企的净资产收益率;第二,通过机制分析发现,强制国企上缴利润及收益的“体内循环”增加了国企管理层的转移利润行为,导致国企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第三,“一刀切”的上缴比例导致出现了“鞭打快牛”现象。因此,文章认为我国国企较低的治理水平严重影响了国企改革的效果,强制国企上缴利润会滋生新的代理问题,国企改革必须将完善国企治理结构和提高国企治理水平作为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2020年02期 9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8K]
    [网刊下载次数:301 ] |[阅读次数:1250 ]

区域经济研究

  • 农地产权、要素配置与农户投资激励:“短期化”抑或“长期化”?

    胡雯;张锦华;陈昭玖;

    文章基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水稻三类生产特性,利用我国9省(区)2 704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农地产权和要素配置对农户投资激励的因果效应。研究表明:(1)农地产权对农户投资激励的作用存在历史动态的过程、个体差异的效果和各项政策的交互,并且表现为短期化和长期化的特征;(2)农地产权不直接作用于农户投资决策,而是通过农地流转的配置行为间接激励短期化(服务外包)和长期化(自购机械)的投资行为;(3)产权稳定改善了农户配置农地要素的灵活性,转入农地的农户更倾向于长期化投资,转出农地的农户短期化投入更显著;(4)农地确权促进水稻种植户的长期投资行为,抑制稻农的短期化投资。文章认为,农地产权制度要保持产权的灵活性和强度,通过放松产权管制来盘活经营权和激活生产要素流动,由此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农业生产绩效。重新审视农户异质性的多目标函数和要素禀赋的约束条件,才是农户依据价格信号和政策导向决策投资的题中之义。

    2020年02期 v.46;No.459 11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网刊下载次数:62 ] |[阅读次数:181 ]
  • 临近古都是历史财富还是历史包袱?

    马忠新

    文章基于中国城市市场化的“制度&#8722;文化”因素溯源和分析,构建了“‘古都距离’&#8722;市场化进程&#8722;城市经济发展”的理论假说。研究认为,各城市因“古都距离”的差异而存在市场化阻滞的“制度&#8722;文化”历史因素差异,这种差异因文化传承性和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而对改革开放以后城市的市场化进程和经济发展产生潜在影响。实证检验以“古都距离”作为市场化进程的历史工具变量,估计了市场化进程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受“古都距离”影响的城市市场化进程对人均<i>GDP</i>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解释了城市人均<i>GDP</i>差异的50%以上;反事实假设实验估测:通过促进市场化进程提高城市人均<i>GDP</i>还存在约46%以上的整体增长空间。文章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上回答了“临近古都是历史财富还是历史包袱”的问题。

    2020年02期 12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网刊下载次数:237 ] |[阅读次数:1318 ]

产业经济研究

  • 商事制度改革有效激发创业了吗?——来自地级市的证据

    黄亮雄1;孙湘湘2;王贤彬3

    商事制度是与企业创立最为直接相关的经济制度,是创业和营商环境的基础性部分,会极大地影响创业的成本、复杂度及不确定性。近年来,我国启动和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为评估创业环境的经济效应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素材。文章以此改革为“准自然实验”,手工收集整理283个地级市的商事制度改革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商事制度改革对地区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商事制度改革显著提高了地区新增企业的增长率,提升了地区创业水平。具体而言,商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提高了约2%的地区创业活动,且此发现通过了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对影响机制的检验发现,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市场进入成本,提高了政府运行质量,从而促进了地区创业。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水平、金融发展及人力资本的提高均能强化商事制度改革对地区创业活动的促进效应。文章的研究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2020年02期 14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网刊下载次数:109 ] |[阅读次数:135 ]

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研究

  • 赫维茨的经济思想谱系及其方法论

    陈旭东;

    赫维茨所开创的机制设计理论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与突破,触发了现代经济学随后几十年的繁荣,其衍生成果推动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发展,研究并挖掘其经济思想谱系及方法论,对新时期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及深化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开放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一方面将赫维茨的经济思想置入20世纪中后期现代经济学的整体发展脉络中去考察,并解构其思想谱系中的主要元素,另一方面从其学术成长轨迹与经济研究成果出发,探究赫维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的逻辑要义与主要特征。研究发现:(1)赫维茨经济思想谱系中内含经济自由、分散决策、信息效率、激励相容等基本要素,这些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特征。(2)赫维茨在方法上注重逻辑推理重于历史归纳,从整体着眼、从个体着手揭示逻辑机理,致力于用公理化数学分析工具对理论进行逻辑论证。对于当下中国,赫维茨经济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从提升信息有效性和激励相容性的角度,为衔接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摸索,及平衡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启示,其中也蕴藏着经济理论创新的丰富空间。

    2020年02期 v.46;No.459 15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网刊下载次数:78 ] |[阅读次数:65 ]

  • 《财经研究》简介

    <正>《财经研究》创刊于1956年9月,是上海财经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经济类理论刊物。《财经研究》是国内三大核心期刊检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

    2020年02期 v.46;No.45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