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研究

  • 基于产业需求的外汇储备实物资产配置

    张海亮;吴冲锋;邹平;

    外汇储备管理应突破仅追求投资收益的限制,建立为产业对资源需求提供支持的战略思想。为了在投资收益性、管理流动性和产业需求之间寻得平衡,文章提出基于产业需求的外汇储备实物资产配置目标与方案,通过期货投资,给出了实物资产的投资结构。通过追踪适应中国产业需求发展的商品期货价格指数,不仅可以增加战略储备、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而且可以分散化风险、获得很好的投资收益,从而为外汇投资提供了投资依据。

    2009年04期 v.35;No.329 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1 ]
  • 中国进出口额与利率变动的关系——基于交易费用的一个解释

    李晓峰;朱九锦;

    文章运用ADF检验、协整关系检验等对我国的出口额占进口额的比例(简称出口占进口比)和利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出口占进口比和名义利率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并且是负相关关系。随后本文测算了每单位实际利率变动对出口占进口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多数样本的影响值小于0,这个结果显然和传统理论的解释相异,为此文章建立了一个存在交易费用的两阶段开放经济模型解释我国的情况,最后提出一点启示。

    2009年04期 v.35;No.329 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2 ]
  • 外汇干预与就业、宏观经济增长研究——以1994—2007年中国外汇干预实证研究为例

    陆志明;程实;

    文章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外汇干预与就业、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央银行应能从外汇干预中获得正收益,同时外汇干预能有效降低就业与经济增长过程中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文章对1994—2007年间中国外汇干预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为与理论模型基本一致:市场化的人民币外汇干预会导致央行正向的干预收益,同时降低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对于目前受到国际次贷危机影响的中国经济来说,采取更为灵活的外汇干预政策应是合理的政策选择。

    2009年04期 v.35;No.329 2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8 ]

金融研究

  • 非正规金融市场:反应性还是自主性?——基于温州民间利率的经验研究

    姚耀军;

    关于温州非正规金融市场利率的大多数典型事实都可以在"反应性"非正规金融范畴内得到合理的解释。支持温州非正规金融具有"反应性"的有力证据来自于对相关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其脉冲响应分析。这些实证分析表明,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扩张将深刻改变非正规金融市场资金价格的短期走势。然而协整分析表明,在非正规金融市场利率与中小企业信贷水平之间并不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一个整合的分析框架应该被应用于理解温州非正规金融。在该框架中,非正规金融的"反应性"与"自主性"是互为补充的。

    2009年04期 v.35;No.329 38-4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8 ]
  • 我国各省市金融垄断程度判断——基于金融勒纳指数的分析

    曹源芳;

    文章以勒纳指数作为衡量指标,对中国各省市金融市场垄断程度的差异进行实证研究,认为虽然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建设,但中国金融业整体上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垄断特征。各省市的金融市场垄断程度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且与各自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即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金融垄断程度较低,反之则金融垄断程度高。这表明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中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能够显著推动经济的发展。文章建议可以从加速市场开放、打破地区封锁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导向等方面加以完善,以降低因金融市场垄断而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

    2009年04期 v.35;No.329 49-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1 ]
  • 共持重仓股“变脸”对基金家族的连锁效应研究

    陆蓉;刘亚琴;

    文章对股票"变脸"给出可检验的定义,采用Logistic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股票"变脸"对整个基金家族影响的传导过程。研究发现同一基金家族内部共同持股程度显著高于家族外部;家族共同持股导致股票"变脸"对单只基金业绩的影响扩散到整个家族,甚至引发整个家族业绩突变;重仓股"变脸"引发基金家族危机的原因是家族高度共同持股,而基金治理中激励机制的安排可能是基金家族高度共同持股的诱因。

    2009年04期 v.35;No.329 6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5 ]

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研究

  • 主流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内涵演变及其缺陷审视

    朱富强;

    经济人概念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早期是内含特定社会伦理关系的自利人,后来由抽象原子化的经济人所取代,接着演变为更中性的理性人;理性的原意也仅仅体现为实现特定目的的有效手段选择,后来却蜕变为行为的一致性问题。正因为理性内涵的不断演变及其外延的不断扩大过程,以致经济人概念成了一个同义反复;结果,经济人假设在强化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同时,也使得经济理论与现实之间越来越相脱节。

    2009年04期 v.35;No.329 7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2 ]

公共经济与管理

  • 消费者行为对财政政策的异质反应——以城镇分层收入者为例

    贺京同;那艺;

    对于财政政策与居民消费的关系,主要存在凯恩斯观点、生命周期观点和李嘉图等价命题三种研究视角。但对中国而言,当前的转型经济环境将使现实中符合上述三种视角的居民会同时存在,亦即不同消费群体对财政政策的反应是异质的。文章构建了一个扩展的生命周期理论框架,其中凯恩斯观点和李嘉图等价命题均为这个框架下的特殊形式,从而为消费者行为对财政政策的异质反应提供了一个理论性的解释。此外,文章将我国城镇居民按收入等级分为五组进行相关的经验检验,发现各居民户组对财政政策的反应模式大致按收入水平由高到低表现为李嘉图等价情形、扩展的生命周期情形和凯恩斯情形,这意味着财政政策的制定对各收入阶层的居民具有歧视性效果。文章最后从优化政府购买的支出结构和调整当前税制结构两个方面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以刺激国内居民消费的增长。

    2009年04期 v.35;No.329 84-9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6 ]
  • 健康的不确定性与预防性劳动力供给——来自中国农村地区的经验证据

    王一兵;

    文章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经济学效用函数理论框架内考察健康不确定性对中国农村非农劳动力供给行为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在健康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农村非农劳动力供给存在预防性劳动力供给现象,拥有医疗保险可以显著降低预防性劳动力供给。采用CHNS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支持预防性劳动力供给的理论推断。

    2009年04期 v.35;No.329 96-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9 ]

产业经济研究

  • 生产要素投入、电价规制改革与火电企业的效率——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随机前沿证据

    李眺;

    文章通过A股火电上市企业的数据,采用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方法和二阶段的Tobit回归分析研究了生产要素投入、电价规制改革对火电企业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2001-2007年间,火电上市企业正从装机机组容量不足的"硬短缺"转为电煤投入不足的"软短缺",电煤数量成为发电量增长的最重要生产要素。火电企业的能源使用效率越高,企业的技术效率就越高。2005年来以激励性规制为导向的上网电价改革显著地提高了火电上市企业的效率。但是,当前企业的电价水平与企业的技术效率并不显著相关。因此,进一步深化激励性规制导向的价格规制方法仍是今后上网电价改革的可行方向。

    2009年04期 v.35;No.329 10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1 ]

财务与会计研究

  • 政府控制、机构投资者持股与投资者权益保护

    刘志远;花贵如;

    文章从政府控制的制度层面因素出发,以大股东资金侵占为研究载体,考察中国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主义行为。研究表明,总体而言,机构投资者已具备股东积极主义的动机和能力,能抑制大股东资金侵占行为,从而客观上保护投资者权益;然而,相对于非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来说,在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采取股东积极主义行为受到更多的限制,其抑制大股东资金侵占行为,客观上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效果较差;并且主要是体现在地方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这意味着制度层面的政府控制因素对公司层面的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主义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2009年04期 v.35;No.329 11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1 ]

区域经济研究

  • 中国式“荷兰病”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龚秀国;邓菊秋;

    文章从实证角度深入探讨了中国式"荷兰病"通过"支出效应"、"资源转移效应"和"人民币汇率效应"等渠道,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文章建议适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加大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地区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及鼓励中西部内陆地区更积极主动地改善投资环境和培育优势产业,从而减少中国式"荷兰病"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009年04期 v.35;No.329 131-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