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产业结构区际贸易壁垒的实证分析

    黄赜琳;王敬云;

    文章分别利用直接贸易流量和间接产业趋同两种分析方法考察我国三次产业的地方保护程度。一方面,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贸易及相关数据,运用边界效应模型分别考察了八大区域中的总贸易和三次产业地方保护程度,分析了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区域位置及区间距离等因素对区际产业贸易的影响,测算边界效应值并运用区域贸易依存度进行了验证和区域分析。另一方面,通过计算产业地区集中度,考察1997-2005年期间地区产业结构的分布趋势,以此考察各产业贸易壁垒的趋势变化。研究发现,产业属性差异对区际贸易有一定阻碍作用,因此,根据产业结构特点制定和谐的贸易体制,尊重比较优势的差异化发展,降低区际贸易壁垒,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尤为重要。

    2007年03期 No.304 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9 ]
  •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分析——基于全国与三大都市圈的对比研究

    俞路;蒋元涛;

    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历来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通过全国与三大都市圈的对比分析来探索我国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化规律。首先,从空间尺度来看,全国整体区域经济差异在持续拉大,而东部沿海地区的典型代表——三大都市圈内部的经济差异却在逐步减小。这充分说明我国沿海地区近距离的区域趋同效应显著,内部的核心地区(如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近距离的经济扩散作用明显,导致其内部经济差异大幅缩小。但对远距离的内陆地区影响作用很小,全国其他地区与三大都市圈的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其次,文章探索了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程度与空间依赖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区域经济越不平衡,那么区域经济的空间依赖程度将会上升,空间分布将会呈现出明显的聚集趋势(内部产生经济增长极),反之则相反。此外,文章还探索了全国和三大都市圈区间差异和区内差异的时空演变规律。对全国来说,区间差异逐渐上升为主要差异,并且区内差异逐步缩小,这意味着东中西地区之间的差距在逐步扩大,而其内部差异逐渐缩小。而对三大都市圈而言,内部区域之间的差异在逐步缩小,而区域内的差异则上升为主要差异。

    2007年03期 No.304 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5 ]
  • 货币需求弹性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李治国;曾利飞;

    文章从企业和家庭层面的货币需求异质性,对传统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修正,分析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的决定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和经济开放度不但直接影响货币需求规模,而且通过货币需求弹性间接影响货币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主要对货币需求收入弹性显著影响,而经济开放度对货币需求收入弹性和利率弹性均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将弱化对货币需求收入弹性的影响,而加剧对货币需求规模的影响。经济开放度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将逐渐由正转负,并最终导致货币需求下降。

    2007年03期 No.304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11 ]
  • 激励扭曲与努力的无效分配——基于银行客户经理制模拟利润考核的有效性分析

    易行健;张德常;

    文章首先通过运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商业银行模拟利润考核制度的激励效应和扭曲效应,以及可能导致客户经理努力的无效分配;然后扩展分析银行模拟利润考核的有效性和模拟利润成本之间的权衡以及模拟利润的最优精确水平;最后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现实状况引申出与商业银行客户经理模拟利润考核制度相关的结论与政策建议。

    2007年03期 No.304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4 ]
  • 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评估研究

    陆红军;

    文章设计与实施了一套国际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6个金融中心城市的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提炼关键要素与核心指标,并对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与上海的金融中心竞争力能级、现状及趋势作了较为客观而系统的研究。

    2007年03期 No.304 4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4 ]
  •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资产配置效率实证研究

    周新辉;李明亮;

    资产配置是现代证券投资决策中的首要环节,资产配置,尤其是战略性资产配置是系统性风险的最强有力免疫手段。文章简单介绍了基金资产配置的基本模型,即传统的资产配置模型和国际上最新的资产配置模型。文章通过采集我国基金业的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中国基金资产配置对基金收益率的贡献度总体上偏低。根据这一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一是对于以股票型基金为主要产品的基金管理公司,在投资流程的设计以及研究资源配置上需要更多地倾向于分析行业和具体的上市公司;二是由于制约中国基金资产配置效率的交叉持股问题短期内难以改观,因此为了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基金可以保持适中规模;三是需要进一步扩大基金的供给,加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竞争程度,促使基金管理人不断改善资产配置结构、提高基金运作效率。

    2007年03期 No.304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6 ]
  • 企业非市场策略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及化解

    李春顶;

    国际贸易摩擦相关文献较多的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来研究摩擦的成因、效应和应对策略,而从企业行为的层面来分析贸易摩擦问题则是一个更加直接和全新的视角。同时,在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机制探索中,纯粹的经济学假设条件似乎难以给出富有说服力的解释,于是更多的研究转向了政治行为,文章则是从政治背后的根源——也就是企业竞争行为中的非市场策略入手,以双头的竞争模型研究了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机制,并从中引出了化解摩擦的路径以及可行性条件。

    2007年03期 No.304 6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9 ]
  • 近代中国粮食流通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

    王玉茹;任新平;

    粮食安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粮食流通是粮食安全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一环。文章选择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考察了在世界市场体系框架下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流通状况,对粮食的流向、流量和流通费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分析,认为粮食流通成本过高对当时的粮食安全产生了较大的负面效用。它造成了粮价的大幅波动,因赈粮不能及时运到也大大影响赈灾救荒的效果。同时,还导致国产米谷与洋米麦的竞争失败,使得粮食产区相对过剩而引发“谷贱伤农”,给粮食安全带来长期的隐患。

    2007年03期 No.304 77-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0 ]
  •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资源均衡配置——均衡态下的国防支出增长机制研究

    姜鲁鸣;王碧波;

    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在资源配置上的集中体现是,国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最小,同时又能最大化地满足国防安全需求。实现这一均衡态的基本约束条件是建立政府与军方之间统一有效的国防预算机制。文章从分析国防支出与国防安全及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通过建立政府与军方的博弈模型,分析了资源在国防领域与经济领域的配置达到均衡态时国防支出的增长机制,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评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国防支出的增长机制以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基本关系。

    2007年03期 No.304 8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0 ]
  • 逆向选择条件下技术许可中非排他性价格契约研究

    岳贤平;李廉水;顾海英;

    通过经典的委托代理理论的应用,文章揭示了一类逆向选择条件下的技术许可中非排他性价格契约理论的内在机理。文章认为,通过针对差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的包含可变费用的契约和对好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的纯固定费用的契约,可以达到有效的排他性技术许可的目的;但为了有效的激励,技术所有者事前要对好的类型的技术使用者转移一定的信息租。

    2007年03期 No.304 10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0 ]
  • 雇佣关系、剩余分割与企业的雇用效率

    姚先国;高怿;

    现阶段,围绕经济利益分配产生的民营企业劳资纠纷日渐增多,这使得规范分析民营企业内部的利益分配机制成为必要。基于契约框架,文章阐述了雇佣剩余的由来和剩余分割的必要性,剖析了雇佣关系、剩余分割与企业雇用效率①之间的逻辑关系、影响机理及均衡的实现机制,最终指出:雇佣剩余是雇佣关系存续的基础;分割剩余不仅是维系雇佣关系的内在要求,而且更有助于促进企业雇用效率的提高,这对企业的现时绩效和长远发展都具有根本性意义。

    2007年03期 No.304 113-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4 ]
  • 企业投资与企业的流动性——基于中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分析

    郭丽虹;金德环;

    文章以中国的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企业的投资与现金流量和托宾Q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受资金约束强的企业和受资金约束弱的企业进行比较分析,以检验投资对现金流量的敏感度是否能反映流动性约束的存在。另外,文章还分析了企业持有的流动资产的作用,并考察了企业持有的流动资产是否能降低企业潜在的流动性风险,从而促进企业的投资支出这一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投资与现金流量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投资对现金流量的敏感度并不能说明流动性约束的存在。另外,企业的部分现金流向了流动资产,而流动资产的增加并没有给企业带来机会成本,而是增加了企业价值。

    2007年03期 No.304 12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3 ]
  • 高管人员持股与企业绩效——基于上市公司2000~2004年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高雷;宋顺林;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的分离带来了委托代理问题,让管理层持有股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办法。然而,以往关于管理层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的研究在实证方法的稳定性及指标选取的适合性方面普遍存在一些不足。文章试图克服以住文献的不足,首次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平均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上市公司2000-2004年五年的面板数据,证明高管人员(经理、董事、监事)持股规模(持股比例及价值)与企业绩效是显著正相关的。分年度子样本的实证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文章的结论。

    2007年03期 No.304 13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