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讨论·区域高质量发展

  • 区域一体化能够增强城市韧性吗?——基于城市韧性多维度的视角

    王建康;范倩夕;胡家勇;

    探究区域一体化策略对城市韧性的影响对于城市治理水平和宜居程度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2003—2020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讨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为单位的区域一体化对城市韧性水平的影响、异质性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区域一体化能显著提高城市韧性水平,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2)区域一体化在东部地区、超大规模城市群以及多中心城市群更能发挥其对城市韧性水平的提高作用。(3)区域一体化能够通过结构优化效应增强城市经济韧性,通过多样性效应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通过规模效应减弱城市生态韧性,而对城市工程韧性没有显著影响。并且,区域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韧性和城市社会韧性的增强作用大于其对城市生态韧性的减弱作用,因此区域一体化对城市整体韧性水平呈现增强作用。文章基于城市韧性多维度视角,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城市韧性各维度的作用机制,为充分发挥区域一体化对城市韧性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4年02期 v.50;No.507 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区域一体化能够增强城市韧性吗?——基于城市韧性多维度的视角

    王建康;范倩夕;胡家勇

    探究区域一体化策略对城市韧性的影响对于城市治理水平和宜居程度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2003—2020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讨以中国十大城市群为单位的区域一体化对城市韧性水平的影响、异质性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区域一体化能显著提高城市韧性水平,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2)区域一体化在东部地区、超大规模城市群以及多中心城市群更能发挥其对城市韧性水平的提高作用。(3)区域一体化能够通过结构优化效应增强城市经济韧性,通过多样性效应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通过规模效应减弱城市生态韧性,而对城市工程韧性没有显著影响。并且,区域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韧性和城市社会韧性的增强作用大于其对城市生态韧性的减弱作用,因此区域一体化对城市整体韧性水平呈现增强作用。文章基于城市韧性多维度视角,分析区域一体化对城市韧性各维度的作用机制,为充分发挥区域一体化对城市韧性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2024年02期 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网刊下载次数:1 ] |[阅读次数:10 ]
  • 同城化发展能否改善“集聚阴影”?

    张青睿;毛艳华;

    进入新型城镇化阶段,地方政府间依托邻近的地缘关系逐步推动形成结构合理、分工明晰的同城化区域,其在支撑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34个都市圈131对城市组合的面板数据,将同城化发展规划的颁布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政府推动下的同城化发展对都市圈外围城市产生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同城化发展能够有效带动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改善长期以来中心城市迅速扩张所引致的“集聚阴影”现象。同城化发展主要通过技术扩散效应、产业投资效应和人口流动效应,推动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地理距离增加、产业结构差异、政府支持力度不同所带来的溢出效应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同城化发展经济效应的异质性。文章的研究为新发展格局下完善同城化发展规划和政策实施提供了重要启示。

    2024年02期 v.50;No.507 19-3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同城化发展能否改善“集聚阴影”?

    张青睿;毛艳华

    进入新型城镇化阶段,地方政府间依托邻近的地缘关系逐步推动形成结构合理、分工明晰的同城化区域,其在支撑经济增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34个都市圈131对城市组合的面板数据,将同城化发展规划的颁布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政府推动下的同城化发展对都市圈外围城市产生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同城化发展能够有效带动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改善长期以来中心城市迅速扩张所引致的“集聚阴影”现象。同城化发展主要通过技术扩散效应、产业投资效应和人口流动效应,推动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地理距离增加、产业结构差异、政府支持力度不同所带来的溢出效应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同城化发展经济效应的异质性。文章的研究为新发展格局下完善同城化发展规划和政策实施提供了重要启示。

    2024年02期 1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专题讨论·金融高质量发展

  • 金融科技缓解农户财富不平等研究

    谭卓敏;陈楚娜;柳松;

    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背景下,针对农户财富不平等状况亟需缓解的现实,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家庭层面的金融科技采纳指数,探讨了金融科技对农户财富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有效缓解农户财富不平等,缓解金融排斥、促进金融信息获取以及非农创业是其中三条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与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强化金融科技缓解农户财富不平等的作用,低收入水平和低受教育程度的农户家庭采纳金融科技能够产生更大的财富创造作用。因此,推进金融科技下乡,提升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建设水平,是缓解农户财富不平等,促进农村地区共享发展成果,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政策手段。

    2024年02期 v.50;No.507 3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金融科技缓解农户财富不平等研究

    谭卓敏;陈楚娜;柳松

    在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背景下,针对农户财富不平等状况亟需缓解的现实,文章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家庭层面的金融科技采纳指数,探讨了金融科技对农户财富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有效缓解农户财富不平等,缓解金融排斥、促进金融信息获取以及非农创业是其中三条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与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强化金融科技缓解农户财富不平等的作用,低收入水平和低受教育程度的农户家庭采纳金融科技能够产生更大的财富创造作用。因此,推进金融科技下乡,提升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建设水平,是缓解农户财富不平等,促进农村地区共享发展成果,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政策手段。

    2024年02期 3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 金融科技会诱发企业超额银行借款吗?——基于央行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陈克兢;甄嘉华;熊熊;张维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金融科技给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冲击。文章以2016—2021年沪深<i>A</i>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金融科技对企业超额银行借款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会诱发超额银行借款。金融科技所带来的银行业竞争会导致银行为争抢客户资源而过度放贷,使得业绩较差的企业有机会获得超出最优债务规模的银行借款。这种影响在股东与债权人代理冲突严重或者经理人自利严重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金融科技所诱发的超额银行借款会增加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文章从金融科技的视角探究了银行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丰富了金融科技微观经济后果的研究,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2024年02期 4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 ]
  • 金融科技会诱发企业超额银行借款吗?——基于央行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陈克兢;甄嘉华;熊熊;张维;

    作为现代信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金融科技给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冲击。文章以2016—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金融科技对企业超额银行借款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会诱发超额银行借款。金融科技所带来的银行业竞争会导致银行为争抢客户资源而过度放贷,使得业绩较差的企业有机会获得超出最优债务规模的银行借款。这种影响在股东与债权人代理冲突严重或者经理人自利严重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金融科技所诱发的超额银行借款会增加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文章从金融科技的视角探究了银行资金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丰富了金融科技微观经济后果的研究,为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2024年02期 v.50;No.507 4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专题讨论·新时代老龄工作

  • 老年低消费的解决之道:从消费—劳动“双低”到“双高”均衡

    易祯;朱超;

    中国微观和全球宏观数据显示,老年人口的储蓄率论有所偏离,意味着老龄化会进一步导致消费萎缩。文章构建跨期决策模型发现,当总效用不变时,消费可以被闲暇替代,家庭决策存在“低消费、低劳动”和“高消费、高劳动”两种均衡。当对最低劳动施加约束时,老年人会从“双低”均衡转向“双高”均衡。经验证据支持了理论结论:(1)老年家庭的消费—闲暇替代弹性约为3,表明当相对价格变化1个百分点时,消费和闲暇的相对比例将变化约3个百分点。(2)当消费—闲暇替代弹性上升1时,储蓄率上升6.73个百分点。2016—2019年间,老年家庭这一弹性平均每年上升0.86,对应储蓄率每年上升5.80个百分点。(3)在考虑了预防性动机、长寿动机和遗赠动机等竞争性解释后,消费—闲暇替代仍可以解释老年人的高储蓄。总的来说,文章的理论意义在于从消费—闲暇替代关系中解释了老年人消费—劳动的“双低”均衡。基于此,文章认为,释放老年群体劳动潜力,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从“双低”均衡转向“双高”均衡,实现消费和劳动供给双重稳定。

    2024年02期 v.50;No.507 6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老年低消费的解决之道:从消费—劳动“双低”到“双高”均衡

    易祯;朱超

    中国微观和全球宏观数据显示,老年人口的储蓄率论有所偏离,意味着老龄化会进一步导致消费萎缩。文章构建跨期决策模型发现,当总效用不变时,消费可以被闲暇替代,家庭决策存在“低消费、低劳动”和“高消费、高劳动”两种均衡。当对最低劳动施加约束时,老年人会从“双低”均衡转向“双高”均衡。经验证据支持了理论结论:(1)老年家庭的消费—闲暇替代弹性约为3,表明当相对价格变化1个百分点时,消费和闲暇的相对比例将变化约3个百分点。(2)当消费—闲暇替代弹性上升1时,储蓄率上升6.73个百分点。2016—2019年间,老年家庭这一弹性平均每年上升0.86,对应储蓄率每年上升5.80个百分点。(3)在考虑了预防性动机、长寿动机和遗赠动机等竞争性解释后,消费—闲暇替代仍可以解释老年人的高储蓄。总的来说,文章的理论意义在于从消费—闲暇替代关系中解释了老年人消费—劳动的“双低”均衡。基于此,文章认为,释放老年群体劳动潜力,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从“双低”均衡转向“双高”均衡,实现消费和劳动供给双重稳定。

    2024年02期 6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网刊下载次数:1 ] |[阅读次数:2 ]
  • 中国农村劳动力稳态流动对乡村老龄化的影响——基于2009—2021年千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康姣姣;吴方卫

    中国农村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农村仍然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点和难点。文章讨论了在农村劳动力流动趋于稳态背景下,乡村老龄化加剧的形势并未弱化,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现象也更为明显,并利用2009—2021年千村调查的9429个村域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农村流动劳动力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流出的劳动力实质上是户籍在农村的城镇劳动者,是城镇的常住人口,这直接导致乡村老龄化加快;二是流出的农村劳动力适应了城镇的就业和生活状态,即使回流也大都不返乡,回流对乡村老龄化加速的缓解作用不大;三是中国农村聚族而居的现象正在减少,城镇定居已经成为流出劳动力的愿景和趋势,而城镇定居者大多以青壮年居多,老年人因为生活习惯和成本的考量更加倾向于留在乡村,这加快了乡村老龄化速度;四是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乡村老龄化的影响。文章认为,政府应警惕回流劳动力因为无法就业、乡村公共服务较弱等问题而反复流动,所以需要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以及农村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

    2024年02期 7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7K]
    [网刊下载次数:1 ] |[阅读次数:2 ]
  • 中国农村劳动力稳态流动对乡村老龄化的影响——基于2009—2021年千村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康姣姣;吴方卫;

    中国农村老龄化速度持续加快,农村仍然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点和难点。文章讨论了在农村劳动力流动趋于稳态背景下,乡村老龄化加剧的形势并未弱化,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的现象也更为明显,并利用2009—2021年千村调查的9 429个村域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农村流动劳动力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流出的劳动力实质上是户籍在农村的城镇劳动者,是城镇的常住人口,这直接导致乡村老龄化加快;二是流出的农村劳动力适应了城镇的就业和生活状态,即使回流也大都不返乡,回流对乡村老龄化加速的缓解作用不大;三是中国农村聚族而居的现象正在减少,城镇定居已经成为流出劳动力的愿景和趋势,而城镇定居者大多以青壮年居多,老年人因为生活习惯和成本的考量更加倾向于留在乡村,这加快了乡村老龄化速度;四是农村劳动力流动对乡村老龄化的影响。文章认为,政府应警惕回流劳动力因为无法就业、乡村公共服务较弱等问题而反复流动,所以需要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以及农村多层次养老体系建设。

    2024年02期 v.50;No.507 7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优待政策、公共服务可及性与老年人身心健康

    倪晨旭;彭洋漾;郭诗怡;王震;

    文章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以及手动收集的老年优待政策数据,采用交叠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老年优待政策对老年群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老年优待政策通过经济效应、服务效应、认同效应及社会互动效应等多维途径,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健康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和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群体可获得更大程度的健康效益,表明老年优待政策具有促进健康均等化的潜力。在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较高的城市,老年优待政策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更为突出,这进一步强调了充足的基础设施和资源条件对社会保障政策有效性和精准性的重要性。文章还分析了地方性老年优待政策的实施情况,发现部分地区仍存在户籍限制,但即使对外地户籍老人,老年优待政策也呈现出显著的身心健康改善效果,这可能与良好的本地社会氛围和丰富的社会互动机会有关。文章结论为决策层面完善现行老年优待政策提供了有力证据支持,从差异化服务供给、改善区域间公平性等方面提供了政策启示。

    2024年02期 v.50;No.507 9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老年优待政策、公共服务可及性与老年人身心健康

    倪晨旭;彭洋漾;郭诗怡;王震

    文章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以及手动收集的老年优待政策数据,采用交叠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老年优待政策对老年群体健康状况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老年优待政策通过经济效应、服务效应、认同效应及社会互动效应等多维途径,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健康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和教育程度较低的老年群体可获得更大程度的健康效益,表明老年优待政策具有促进健康均等化的潜力。在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较高的城市,老年优待政策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更为突出,这进一步强调了充足的基础设施和资源条件对社会保障政策有效性和精准性的重要性。文章还分析了地方性老年优待政策的实施情况,发现部分地区仍存在户籍限制,但即使对外地户籍老人,老年优待政策也呈现出显著的身心健康改善效果,这可能与良好的本地社会氛围和丰富的社会互动机会有关。文章结论为决策层面完善现行老年优待政策提供了有力证据支持,从差异化服务供给、改善区域间公平性等方面提供了政策启示。

    2024年02期 9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6K]
    [网刊下载次数:1 ] |[阅读次数:4 ]

中国经济论坛

  • 县域城镇化的创业效应——基于政府和市场的多维分析

    刘文华;周雯玟;贺泽凯;

    加快县城建设对于提升中小城市承载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要素集聚理论为基础,利用2013年后的撤县设市为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对当地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升级为县级市后当地每年平均增加了92家工商企业。将创业效应进行分解后发现,撤县设市对超过50%的行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批发零售业中的创业效应最强,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的新增企业最多,每年超过35家。机制分析表明,县级市通过主动增加土地供给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好的创业环境和外部支持,提高了县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的能力,激发了居民创业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县域城镇化的创业效应依赖于被撤县的空间位置和人口规模。文章从政府和市场的双重视角进行研究,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有益的政策启示。

    2024年02期 v.50;No.507 10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县域城镇化的创业效应——基于政府和市场的多维分析

    刘文华;周雯玟;贺泽凯

    加快县城建设对于提升中小城市承载能力、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要素集聚理论为基础,利用2013年后的撤县设市为自然实验,实证检验了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对当地创业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升级为县级市后当地每年平均增加了92家工商企业。将创业效应进行分解后发现,撤县设市对超过50%的行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批发零售业中的创业效应最强,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的新增企业最多,每年超过35家。机制分析表明,县级市通过主动增加土地供给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好的创业环境和外部支持,提高了县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的能力,激发了居民创业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分析发现,县域城镇化的创业效应依赖于被撤县的空间位置和人口规模。文章从政府和市场的双重视角进行研究,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有益的政策启示。

    2024年02期 10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企业升级困境

    汪顺;余璐;雷玲;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气候政策在中国经济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有文献已经关注到气候物理风险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但较少考察政策维度的气候风险即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公司层面的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并考察了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会诱发企业升级困境,显著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每上升1个标准差,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约5.2%个标准差。机制分析表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会挤出实体投资和绿色创新投资,挤入金融投资,从而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在风险传导较强、风险应对较差以及政策引导比较薄弱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所导致的企业升级困境会弱化其市场竞争力和价值链话语权。文章研究表明,政府应关注气候政策不确定性问题,通过营造更加稳定的气候政策预期来缓解企业升级困境。

    2024年02期 v.50;No.507 12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企业升级困境

    汪顺;余璐;雷玲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气候政策在中国经济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有文献已经关注到气候物理风险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但较少考察政策维度的气候风险即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公司层面的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并考察了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会诱发企业升级困境,显著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每上升1个标准差,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约5.2%个标准差。机制分析表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会挤出实体投资和绿色创新投资,挤入金融投资,从而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在风险传导较强、风险应对较差以及政策引导比较薄弱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所导致的企业升级困境会弱化其市场竞争力和价值链话语权。文章研究表明,政府应关注气候政策不确定性问题,通过营造更加稳定的气候政策预期来缓解企业升级困境。

    2024年02期 12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 ]
  • 社会信用、交易成本与企业专业化分工

    郑志强;何佳俐

    专业化分工是企业成长的重要基础和一国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同时也是新形势下提高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的重要途径。深入探究国内市场专业化分工的内在机理,对于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至关重要。文章以“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政策作为社会信用环境的代理变量,借助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社会信用环境改善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信用环境改善显著促进了企业专业化分工,这主要是通过降低企业面临的外部交易成本而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当内部管控成本较高时,社会信用环境改善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而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以及法治环境较好的地区,社会信用环境改善的专业化分工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社会信用环境改善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文章揭示了社会信用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不仅为理解企业分工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也丰富了信用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2024年02期 13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 社会信用、交易成本与企业专业化分工

    郑志强;何佳俐;

    专业化分工是企业成长的重要基础和一国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同时也是新形势下提高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的重要途径。深入探究国内市场专业化分工的内在机理,对于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至关重要。文章以“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政策作为社会信用环境的代理变量,借助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社会信用环境改善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信用环境改善显著促进了企业专业化分工,这主要是通过降低企业面临的外部交易成本而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当内部管控成本较高时,社会信用环境改善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促进作用有所减弱;而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以及法治环境较好的地区,社会信用环境改善的专业化分工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社会信用环境改善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文章揭示了社会信用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不仅为理解企业分工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也丰富了信用经济学领域的相关研究。

    2024年02期 v.50;No.507 13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公共经济与管理

  • 子女升学压力、班级同群效应与家庭课外教育投资

    任伟聪;梁若冰;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课外教育投资竞争激烈问题不断凸显。“双减”政策正是对上述现象的及时纠偏。为了进一步科学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增强教育获得感,厘清家庭课外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必不可少。家庭在课外教育投资中除了遵循经济学传统的“成本—收益”权衡框架外,特定的环境变化以及临近群体的表现对于家庭教育决策也存在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运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学年数据,以子女就读毕业班所产生的升学压力作为外生冲击,实证发现:与非毕业班的学生相比,毕业班内部存在的同群效应不仅扩大了由升学压力带来的特定家庭课外教育现金支出增加的幅度,并且提高了子女课外学习投入时间的增加幅度。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利用工具变量缓解模型内生性后,上述结论不变。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城市户口、父母期望子女入读本科、子女成绩欠佳以及父母督促子女学习的家庭中,同群效应的效果显著。拓展性研究发现:家庭课外教育现金支出增加对于提高子女就读毕业班时的学科绝对分数具有积极效果,但未能显著提升其相对排名,这是家庭课外教育投资“内卷化”的深刻体现。文章基于子女面临升学压力的现实,对班级同群效应机制的考察为解释课外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年02期 v.50;No.507 15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子女升学压力、班级同群效应与家庭课外教育投资

    任伟聪;梁若冰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课外教育投资竞争激烈问题不断凸显。“双减”政策正是对上述现象的及时纠偏。为了进一步科学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增强教育获得感,厘清家庭课外教育投资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必不可少。家庭在课外教育投资中除了遵循经济学传统的“成本—收益”权衡框架外,特定的环境变化以及临近群体的表现对于家庭教育决策也存在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运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i>CEPS</i>)2013—2014学年数据,以子女就读毕业班所产生的升学压力作为外生冲击,实证发现:与非毕业班的学生相比,毕业班内部存在的同群效应不仅扩大了由升学压力带来的特定家庭课外教育现金支出增加的幅度,并且提高了子女课外学习投入时间的增加幅度。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利用工具变量缓解模型内生性后,上述结论不变。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城市户口、父母期望子女入读本科、子女成绩欠佳以及父母督促子女学习的家庭中,同群效应的效果显著。拓展性研究发现:家庭课外教育现金支出增加对于提高子女就读毕业班时的学科绝对分数具有积极效果,但未能显著提升其相对排名,这是家庭课外教育投资“内卷化”的深刻体现。文章基于子女面临升学压力的现实,对班级同群效应机制的考察为解释课外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年02期 15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网刊下载次数:2 ] |[阅读次数:3 ]

  • 《财经研究》简介

    <正>《财经研究》创刊于1956年9月,是上海财经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经济类理论刊物。《财经研究》是国内三大核心期刊检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入选期刊。设有“中国经济论坛”“公共经济与管理”“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研究”“产业经济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国际经济研究”“金融研究”“财务与会计研究”等栏目。

    2024年02期 v.50;No.50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