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研究

  • 外国纸币何以能在近代中国长期流通?——东北竞争性货币市场及其启示

    燕红忠;李裕威;

    外国货币在本国流通是当前部分发展中国家存在的现象,而近代中国货币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外国纸币在国内的长期流通。文章通过构建一个简单的货币搜寻理论模型,并结合铸币税的相关理论,探讨了两种货币的竞争及其参数决定机制;进而以东北地区的主要纸币为例,考察了日本金票与奉票的竞争过程。研究表明:(1)当本国货币面对外国货币的威胁时,如果只是限制外国货币的流通,而忽视对本国货币信用的提升,则难以将外国货币完全驱逐出本国。(2)货币竞争主要取决于货币信用,而货币信用又受制于发行者对铸币税的追求。文章不仅弥补和深化了外国纸币在近代中国的流通与竞争机制,为竞争性货币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也为当前外国货币在部分发展中国家流通的现象及人民币的国际化策略提供了历史镜鉴。

    2019年09期 v.45;No.454 4-1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网刊下载次数:74 ] |[阅读次数:88 ]

国际经济研究

  • 政府补贴是否影响了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基于出口国内附加值的视角

    许家云1;徐莹莹2

    在全球分工生产的背景下,文章以出口国内附加值为切入点,就政府补贴对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进行系统考察。结果发现,政府补贴显著提高了企业出口的国内附加值率(<i>DVAR</i>)。异质性分析表明,与混合型贸易企业和纯加工贸易企业相比,政府补贴对纯一般贸易企业出口<i>DVAR</i>的积极影响最大;且政府补贴促进了民营企业出口<i>DVAR</i>的提升,但是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i>DVAR</i>的影响并不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创新激励效应是政府补贴影响企业出口<i>DVAR</i>的重要渠道。最后,行业出口<i>DVAR</i>的动态分解结果显示,资源再配置效应对行业出口<i>DVAR</i>提高的贡献度高达51%,说明其在政府补贴促进行业出口<i>DVAR</i>提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于准确评估政府补贴的经济绩效,以及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如何提高企业出口竞争力具有一定的政策参考价值。

    2019年09期 1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网刊下载次数:143 ] |[阅读次数:333 ]
  • 泰勒规则、国际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动态决定

    司登奎;李小林;葛新宇;刘镇宁;

    在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推进及资本账户渐进开放的现实背景下,厘清国际资本流动在人民币汇率动态决定中所发挥的作用,对于完善货币政策调控及优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文章以开放泰勒规则货币政策为研究框架,内生地植入国际资本流动以考察人民币汇率的动态决定机制。理论分析表明,国际资本流动、汇率预期、利差、通胀差、产出缺口差对即期汇率的影响均取决于利率平滑操作程度、本国与外国货币政策对汇率偏离的相对敏感程度,而且国际资本流动、产出缺口差及通胀差对汇率的影响还与货币政策的反应程度有关。进一步采用TVP-SV-BVAR模型分别从不同时点和不同时期进行多维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包含国际资本流动的泰勒规则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变性,其中产出这一基本面因素是决定汇率变动的最重要因素,产出扩大在长期会引发人民币汇率升值;国际资本流入在短期和长期内均会助推人民币汇率升值,且其对汇率的影响仅次于产出;利差扩大和通胀率相对上升也会导致汇率升值,但两者对汇率的影响小于国际资本流动;汇率预期与即期汇率短期内呈现"相互印证、相互实现"的关系,但长期内与汇率的动态变化出现背离。文章不仅能为准确捕捉人民币汇率变动特征提供理论解释,而且对于优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及维持其有序波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9年09期 v.45;No.454 3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网刊下载次数:62 ] |[阅读次数:244 ]
  • 引入外资能引进核心技术吗?——基于华控赛格的案例研究

    步丹璐;兰宗;田伟婷

    核心技术是支持国家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利器。那么,引入外资能引进核心技术吗?文章基于当前新的国际国内环境,研究了国有企业华控赛格引入外资股东的过程。分析发现,华控赛格引入外资股东三星康宁后不但没有获得核心技术,反而成为外资股东转移落后技术的对象,过时的技术直接导致华控赛格巨额的资产减值和亏损;同时,外资股东从参股到控股,逐步将华控赛格演变为廉价代工厂,并通过关联方交易和占款来实现技术控制利益。可见,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外资在技术转移中可能通过严格控制核心技术和转移落后技术来实现技术比较利益,这是核心技术不能完全靠引资获得的根源。进一步分析表明,外资并不必然提升引资企业的创新能力,长期依赖外资技术可能导致技术陷阱和创新惰性,阻碍引资企业的自主创新。因此,面对当前国内经济转型和技术发展受到遏制的状况,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是取得核心技术的根本,而完善地方政府引资策略是避免遭受外资技术控制的有效途径。

    2019年09期 44-56,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2K]
    [网刊下载次数:139 ] |[阅读次数:233 ]

公共经济与管理

  • 研发税收减免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江笑云;汪冲;高蒙蒙;

    文章在我国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针对研发税收减免影响企业融资约束的研究较少的现状,吸收融资约束理论的前沿视角和观点,使用包括三次多项式"剂量—反应"函数和减免选择机制的内生处理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研发税收减免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研发税收减免总体上具有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效应,具体机制包括减免率的三次多项式函数影响,以及减免激励企业的债务融资、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扩张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同时,研发税收减免也会通过劳动要素报酬和当期盈利来恶化企业的融资约束。文章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税收减免政策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

    2019年09期 v.45;No.454 5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5K]
    [网刊下载次数:86 ] |[阅读次数:84 ]
  • 国企环境、体制身份与人口迁移

    王伟同;张玲;谢佳松;

    制度环境是影响个体迁移决策的重要因素,国有环境作为重要的地区环境特征,其如何影响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是有待检验的重要命题。文章通过匹配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利用出生户籍和家庭背景定义体制身份,实证分析发现:国企比重对不同体制身份个体迁移行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城市国企环境会吸聚本地具有体制身份的高学历人群,而对低学历人群和没有体制身份的高学历人群则缺乏这种吸聚效应。从迁移行为的发生年龄看,20—30岁初次就业阶段群体的迁移行为,更易受国企环境和体制身份的影响。体制身份的这种影响在1998年国企改革之前更加明显,改革之后尽管还存在影响但影响程度显著下降,表明国企改革降低了国有环境对个体迁移行为的影响。为了克服内生性并阐释国企环境的长期影响,文章使用建国初期苏联援建中国项目作为国企指标的工具变量,两阶段估计结果显示上述结论依然稳健。文章研究结论表明,传统国企环境导致了不同体制身份个体的差异化迁移行为,影响了人力资本市场化流动,而国企改革有助于改善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

    2019年09期 v.45;No.454 7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5K]
    [网刊下载次数:70 ] |[阅读次数:87 ]
  • 员工能受益于企业税收优惠吗?——基于产权性质和税收优惠来源的分析

    陈玥;孟庆玉;袁淳

    文章从员工薪酬视角出发研究了劳动力能否享受到税收优惠的福利,并进一步讨论产权性质和税收优惠来源对税收优惠归宿的影响。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结果表明,在享受所得税优惠越多的企业中,员工薪酬越高,这说明有一部分税收优惠确实分配给了劳动力;且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国有企业。从税收优惠来源看,出现上述差异可能是由于民营企业高管通过自身政治背景获取关系型税收优惠后,提高了其与普通员工谈判的话语权,使得税收优惠较少地流向了普通员工。在采用工具变量法(2<i>SLS</i>)和滞后一期的方法控制潜在的内生性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当高管持股水平更高、公司所在地区更讲求“按劳分配”、地区市场竞争程度更高、税收征管更弱时,以上现象更为明显。文章立足于我国的制度背景,初步探索了企业税收优惠的归宿情况,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理解不仅能够完善税收优惠归宿的基础理论,也有助于评价我国的所得税政策,从而更好地践行十九大关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的重要精神。

    2019年09期 8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网刊下载次数:135 ] |[阅读次数:169 ]

金融研究

  • 地方政府债券、土地财政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李玉龙

    文章从地方政府债券和土地财政的视角,在一般均衡框架下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机制。研究发现,外生冲击造成的总产出下降会抑制家庭和企业的土地需求,土地价格下跌会降低地方政府的土地相关收入。由于土地财政因素的存在,土地相关收入下降会减少政府支出,且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增大,债务风险上升,导致债券利率上升和价格下跌。债券价格下跌会影响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使其杠杆率上升和信贷紧缩,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大。当金融风险上升和经济形势恶化时,由于企业债务的违约风险高于地方政府债券,金融机构会增持地方政府债券,由此带来的信贷挤出效应会进一步抑制企业投资,导致总产出和土地价格进一步下降。经济中存在“金融加速器”机制,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强化。文章研究表明,进一步拓展地方政府债券投资者,适当降低地方政府债券期限,且在必要时中央银行实施信用政策,可以降低金融风险和社会福利损失。

    2019年09期 10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网刊下载次数:136 ] |[阅读次数:372 ]

财务与会计研究

  • 新审计准则实施改善了资本市场信息环境吗?——基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研究

    赵刚;江雨佳;马杨;吕雅铭;

    为了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2016年12月中国财政部颁布了《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事项》等12项新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对A+H股上市公司披露更多的审计信息。文章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视角,利用上市公司实施新准则在时间和范围上的差异,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讨了新审计准则实施对资本市场信息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审计准则实施提高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且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越多,这种效应越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审计准则实施主要降低了分析师的乐观有偏预测,提高了分析师个人层面的预测准确性。此外,新审计准则实施改善资本市场信息环境的效应在信息透明度低的公司中更加明显。文章丰富了政策变更对资本市场信息环境影响的研究,从分析师盈余预测角度解读了新审计准则的政策效应,为进一步完善审计准则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2019年09期 v.45;No.454 11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网刊下载次数:98 ] |[阅读次数:221 ]

中国经济论坛

  • 行政审批中心的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分析

    张天华;刘子亮;陈思琪;魏楚钿;

    过度的行政管制造成的投入要素在微观企业间配置效率低下是影响中国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资源错配框架下识别了中国行政审批中心设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量化了其通过影响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产生的总量生产率提升效应。研究发现:(1)行政审批中心设立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取决于企业的要素投入状况。在要素投入不足的企业中,行政审批中心的设立缓解了企业的要素投入扭曲,资本投入扭曲和劳动投入扭曲分别得到了2.15%和3.46%的缓解,资源配置效率提升7.61%。在要素投入过度的企业中,行政审批中心的设立恶化了企业劳动要素的投入扭曲,幅度为1.66%。(2)总体上,行政审批中心通过影响微观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宏观经济效率的提升。具体来看,通过影响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对总量生产率的影响分别为0.35%和-0.83%。综合起来,行政审批中心设立在1998-2007年间对总量生产率的年均提升幅度为0.95%。(3)设立行政审批中心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异质性,私营企业和港澳台企业从行政审批中心的设立中获得的总量生产率提升幅度更大。文章的研究有助于识别行政审批中心通过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对于中国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09期 v.45;No.454 12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网刊下载次数:82 ] |[阅读次数:80 ]
  • 房价与城市居民身心健康——来自CFPS数据的证据

    欧阳文静;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既离不开健康,也离不开住房,因为健康与住房是人们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源泉。文章通过使用2010-2014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利用不同地级市土地供给的外生冲击作为房价的工具变量,研究了房价对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异质性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平均而言,房价对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房价上升显著地降低了有住房困难的年轻人的身心健康,而公费医疗降低了房价上升对住房困难居民身心健康的不利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房价通过提高有住房困难样本中居民的晚睡概率和降低工作满意度而对居民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上述发现意味着,政府可以通过合理地增加城市土地供给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进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019年09期 v.45;No.454 14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网刊下载次数:67 ] |[阅读次数:11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