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志强1;石水平2;石本仁2;曹鑫雨1
文章基于动态权衡理论,以1999-2014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一“自然实验”条件,研究了高管股权激励对其融资决策中防御行为的影响,分离出激励和治理双重效应。研究发现:(1)股权激励有助于抑制高管融资决策中的防御行为,但这种效应只存在于民营企业中;(2)对于国有企业,只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才观察到类似效果,而股改前高管在减少债务融资的同时,提高了股权激励水平,自我激励问题明显;(3)公司股权混合度越高,其在赋予高管股权激励上越谨慎,但在国有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中,混合所有制改革显著提高了股权激励水平;(4)股权混合安排显著改进了股权激励契约在抑制高管防御行为方面的效率,这种效应在非国有股比例较高的公司中更强。
2016年08期 10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网刊下载次数:319 ] |[阅读次数:227 ] - 辛宇;邓晓飞;滕飞
现有文献发现,官员特征(如官员的任期、异地交流、更替等)对地方经济增长和公司财务行为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不易准确度量及缺少恰当的研究情境,对官员对制度压力的感知情况考察不足。作为外生的政策冲击,“中组部18号文”的颁布及施行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机会。使用手工搜集的自“中组部18号文”发布以来的官员独董辞职数据,本文从制度压力感知的角度,考察了官员行政级别、公司产权性质和地区政治强度对官员独董辞职时间早晚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级别越高、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以及上市公司所属地区政治强度越大的官员独董,对制度压力的感知越深刻、越敏锐,辞职时间也就越早。可见,企业经营者需要深入思考政治关联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认清其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此外,文章还考察了外部治理环境对官员独董辞职行为特征的调节效应,并且发现,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有助于提升政策的执行效率。
2016年08期 12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网刊下载次数:241 ] |[阅读次数:302 ] - 曾雪云1;陆正飞2
文章着眼于与盈余管理有关的信息风险如何影响审计意见的发表,以2003-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分析对象,研究发现操控性应计利润对业绩波动存在重要影响,而不像以往假定的那样不影响信息风险。依据这一结论,将与盈余管理有关的业绩波动部分定义为盈余管理信息风险,进而发现:当盈余管理信息风险越大时,上市公司获得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也越大,并且审计意见对盈余管理信息风险的敏感性显著大于对基本面信息风险的敏感性。这表明审计意见对信息风险来源的鉴证发挥了积极作用,其原因在于两类信息风险审计鉴证责任的实现方式不同。本文不仅首次提出并证实了盈余管理信息风险是甄别重大盈余管理的指标,从而在理论上拓展了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决定因素的研究,而且对于指导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具有重要的启示。
2016年08期 13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网刊下载次数:286 ] |[阅读次数:254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