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与管理

  • 我国城乡大病保险的财政承受能力研究

    蒋云赟;

    资金压力是当前影响我国政府开展大病保险的关键。文章在对"城居保"和"新农合"基金收支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利用代际核算体系分析城乡大病保险的不同筹资方案对财政负担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如果政府筹资和个人缴费只按照生产率增长率增长,"城居保"和"新农合"的基金结余将无法使大病保险持续;为此,如果不额外增加政府负担,就有必要提高个人缴费。然而,为了不大幅度提高个人缴费,大病保险应该暂时只针对未补偿的住院费用进行报销。如果对未补偿住院费用的50%进行报销,又欲利用"新农合"和"城居保"的基金解决资金问题;那么,2015年将"城居保"的个人缴费提高到185元至270元之间,"新农合"的个人缴费提高到150元至220元之间,大病保险就可以持续。

    2014年11期 v.40;No.396 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6 ]
  • 增加公共教育支出能够缓解“二代”现象吗?——基于CHNS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分析

    徐俊武;易祥瑞;

    文章基于我国社会"二代"现象的现实背景,从公共教育支出的视角,依据代际收入流动理论,采用我国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和生均教育经费数据以及"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运用多重门槛模型对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影响居民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机制与程度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当前我国代际收入流动性较低,各地区公共教育支出水平会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大小,加入公共教育支出变量后,代际收入弹性为0.548,公共教育支出对子代收入的弹性为0.154;(2)随着政府教育支出水平的提高,公共教育支出水平越高的地区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增加越显著;(3)各地区公共教育支出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程度并不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而不同。因此,无论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政府对公共教育的投入都应该持续进行,只有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显著改善代际收入流动性,缓解"二代"现象。

    2014年11期 v.40;No.396 1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6 ]
  • 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周期性、产业成长与结构失衡——基于产业外部融资依赖度的分析

    安苑;王珺;

    本文基于产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程度,考察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行为特征对产业成长的影响以及对产业结构失衡的调节作用。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基本思路,综合使用1998-2007年的区域、产业和企业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就财政支出缺口对产出缺口的反应而言,在那些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反周期性更强的地区,对于外部融资具有更高依赖的产业获得了更快的成长。同时,转型背景下的体制性约束显著影响着反周期性财政行为的作用,这是因为:其一,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外部融资成本的差别,使二者对财政行为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其二,在市场机制尚不成熟和完善的条件下,提高市场化水平能够显著强化反周期性财政行为的功效。我们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财政行为模式的合理化对于缓解产业结构失衡具有积极意义。

    2014年11期 v.40;No.396 2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8 ]

区域经济研究

  • 人力资本流动与资源诅咒效应:如何实现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增长

    杨莉莉;邵帅;

    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和自然资源的耗竭性对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针对现有研究的重要缺陷,在对现有模型进行改进和扩展的基础上,纳入人力资本跨区域流动的条件,构建了一个以资源开发和输出为导向的区域经济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对资源诅咒效应的发生机制进行了理论阐释并讨论了人力资本外流对资源型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在考虑资源型区域"二元"产业结构特征的框架下,讨论了资源型区域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外流会降低社会计划者增强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了资源型区域发生资源诅咒效应的风险,但是资源诅咒效应的发生并非必然,足够大的生产要素替代弹性是资源诅咒被有效规避的充分条件;人力资本外流对资源型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效应,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弹性所反映的教育投资倾向的大小,是其正向激励效应是否居于主导地位的决定性因素;在考虑资源可耗竭的情形下,较大的边际效用弹性和较高的人力资本积累速度,是实现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要保障。

    2014年11期 v.40;No.396 4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9 ]
  • 什么决定中国食品价格变动:供给抑或需求——基于随机波动时变参数模型

    赵昕东;王小叶;

    文章使用食品价格、肉蛋奶消费量、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受灾面积以及货币供给等变量,建立随机波动时变参数(SV-TVP)模型,通过Bayesian Gibbs Sampler方法估计模型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对1994-2012年我国食品价格上涨的决定因素进行动态分析。结果显示:首先,自1994年以来的四次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均以农资价格上涨推动为主;其次,只有出现较大的自然灾害才有可能影响食品价格,而一般的自然灾害对食品价格难以造成影响;再次,需求因素只能在长期造成食品价格缓慢上涨,不会造成食品价格的短期快速上涨;最后,超额货币对食品价格的影响虽然在统计学意义上显著,但实际的影响程度非常小。文章还提出了一系列稳定食品价格的对策建议,如提高流通效率、对农业生产资料退税、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以及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等。

    2014年11期 v.40;No.396 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2 ]

金融研究

  • 民营企业、制度环境与社会资本——来自上市家族企业的经验证据

    陈倩倩;尹义华;

    民营企业对社会资本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而制度环境会影响企业对社会资本的依赖程度,也会影响企业寻求异质性社会资本的倾向性。文章采用2008-2012年我国民营上市企业中家族企业的数据,分析了制度环境对企业实际控制人的社会资本数量和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异质性社会资本对企业价值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在制度环境较差时,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对社会资本的依赖性较强,而随着制度环境的不断完善,其对社会资本的依赖性逐渐减弱;(2)在制度环境较差时企业会更多地利用权力性社会资本,而在制度环境较好时则更多地利用市场性社会资本;(3)在制度环境较差时,权力性社会资本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大于市场性社会资本,而随着制度环境的不断完善,市场性社会资本的影响逐渐增强。文章的发现为民营企业在制度环境不断完善的情况下转变发展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2014年11期 v.40;No.396 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6 ]
  • 盈余信息、个人投资者关注与股票价格

    王磊;孔东民;

    文章利用股票日内交易数据构建订单流不平衡指标,考察了个人投资者在不同信息属性盈余公告上的注意力分配情况及对股票价格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个人投资者倾向于关注好消息公告,公告期间股票交易量异常高,受有限注意力制约,其在公告期间表现出显著的净买入行为;(2)个人投资者的净买入行为引起股票价格在盈余公告期间大幅上涨,随着公告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关注恢复到常态,股票价格发生反转,上述发现验证了价格压力假说;(3)个人投资者的净买入行为引起股价在公告日对盈余信息的反应更为强烈,但公告后价格漂移对盈余信息的敏感程度下降,说明投资者关注能够提高信息解读效率。

    2014年11期 v.40;No.396 8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6 ]

财务与会计研究

  • 独立董事身份提高了分析师的预测质量吗?

    全怡;陈冬华;李真;

    文章以2002-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被聘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证券分析师的来源以及独立董事身份是否有助于提高分析师的预测质量。研究发现:(1)被聘为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证券分析师主要来自明星分析师,与跟踪聘任上市公司的非独立董事分析师相比,独立董事分析师对聘任上市公司的投资评级和盈余预测更为乐观,但与跟踪的非聘任上市公司相比,他们并没有对聘任上市公司发布显著乐观的投资评级和盈余预测;(2)在担任独立董事后,证券分析师的预测及时性没有发生显著变化,预测频率有所提高,但预测准确性下降,表现得更为乐观;(3)聘任证券分析师担任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获得了更多的股权再融资机会。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厘清了证券分析师担任独立董事对其独立性的影响路径,为证券监管部门明确禁止证券分析师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提供了证据支持。

    2014年11期 v.40;No.396 97-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1 ]
  • 地方政府换届与企业募资投向变更的有效性

    王少飞;官峰;高斯达;陈雷雨;

    文章以1996-2010年募集资金投向发生变更的观测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换届对企业募集资金后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方政府换届年度,面对可能出现的政策调整,并基于与政府建立新关系的需要,企业更有可能变更其所募集资金的投向。进一步研究发现,与其他年度的募集资金投向变更相比,发生这种变更后企业获得更加宽松的信贷融资和相对正面的经济后果:虽然收益下降,但资本市场反应和企业会计业绩较好,投资效率较高,这一结果在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

    2014年11期 v.40;No.396 10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9 ]

产业经济研究

  • 行业工资上涨真的造成了学历误配吗?——基于修正学历误配测度方法的再检验

    陈昊;陈建伟;

    文章借鉴"筛选-匹配"理论,基于微观个体优化互动行为机制修正Hersch(1991)测度学历误配程度的方法,重新测度开放条件下中国分行业的学历误配指数,并在此基础上验证行业工资上涨是否造成学历误配。文章研究表明:第一,简单的产出占比法不再适用当前经济发展条件下的学历误配程度测定,修正后的行业学历误配指数可以通过行业的产品平均价格、劳动技能要素的边际产出和匹配成本计算得出。第二,在近年来出口贸易发展相对放缓和19岁以下劳动力就业参与度降低的环境下,行业工资的普遍上涨是造成学历误配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企业试图通过设立效率工资来筛选不同学历的劳动力,从而促使高学历劳动力向低技术工作集聚。第三,行业外来资金的流入有助于减轻学历误配,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但是并不足以改变效率工资筛选的效果。

    2014年11期 v.40;No.396 12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1 ]
  • 中间品出口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基于技能、来源地和部门视角的分析

    卫瑞;张少军;

    文章基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提供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从技能、来源地和部门等角度,考察了1995-2009年中国中间品出口对本国就业结构的影响。文章的主要发现有:第一,从技能来看,"入世"后中间品出口引致的中国就业技能结构被外贸逆转了,而且国际比较显示,中国中间品出口的比较优势还是依赖于低技能劳动力产品。第二,从来源地来看,出口到欧盟的中间品为中国创造的就业最多;出口到北美地区的中间品创造的就业远低于最终品,这说明中国与北美的生产分工与协作相对松散。第三,从部门来看,制造业部门出口创造的就业中中间品所占比重远低于中国总进口中中间品所占比重,这说明中国的制造业部门在全球生产网络中更多地是作为出口制造平台而存在;服务部门中间品出口创造的就业增幅较大。为此,从提升就业技能结构的角度看,中国应该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积累的力度;从改善就业来源地结构的角度看,中国要培育在关键零部件方面的竞争力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生产协作;从优化就业部门结构的角度看,中国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与生产性服务业。

    2014年11期 v.40;No.396 13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0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