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华;许和连;杨晶晶;
文章基于"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中学"效应假说,利用中国企业面板数据,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出发,纳入出口状态变量,分别采用固定效应估计、系统广义矩估计和Olley-Pakes半参数估计法克服潜在的同步性偏差和选择偏差问题,在从微观角度充分控制企业异质性的背景下,深入考察出口行为与我国企业生产率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相对非出口企业高出20%-30%左右,我国出口贸易存在显著的"出口中学"效应;而对"自我选择"效应的检验结果警示,本土企业以低劳动力成本而非高生产率作为出口竞争优势切入全球价值链低端,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是保证中国开放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
2011年06期 v.37;No.355 3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6 ] - 张冀;王乐;
外汇储备余额持续积累加剧了外汇储备资产潜在损失的进一步扩大。文章通过对中国外汇储备积累方式的分析,认为造成外汇储备损失的主要路径有三个:冲销债券的利息支付、国际短期资本的投机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在此基础上,文章数值模拟了不同路径下的外汇储备潜在损失,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人民币过快升值会加重我国外汇储备损失,应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逐步改革汇率体系,令人民币更富弹性;二是改变中国外汇储备管理模式,从以往的被动型、防御型模式变成主动型、投资型模式,一方面逐步放松资本账户管制,允许个人和机构海外投资,另一方面加大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投资公司的投资力度和规模,通过市场化手段获得更高收益。
2011年06期 v.37;No.355 47-5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5 ] - 张汉林;袁佳;
文章从经济全球化影响中国收入分配的各个层面入手,通过数理推导和实证分析探讨了贸易全球化、生产与投资的全球化、金融深化、科技进步、教育水平等对中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贸易全球化短期内会加剧中国的收入差距,原因可归结为"人口红利陷阱",但长期内将有助于缩小中国的收入差距;生产与投资的全球化也会扩大收入差距,而金融发展与深化对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最大;技术进步、受教育程度提高和劳动力由低阶部门向高阶部门的转移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收入差距过大。
2011年06期 v.37;No.355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