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与管理

  • 财政分权与经济周期波动研究:基于AS-AD的视角

    丁从明;陈仲常;

    文章基于AS-AD的分析框架,利用Blanchard-Quah的SVAR分解方式,研究分析了财政分权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由于公共投资的挤出效应以及资本效率部门间的差异,财政分权在带来需求冲击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负向的供给冲击效应,二者共同的作用使得:(1)经济运行中表现出"价格与产出正向关联";(2)经济波动表现出"收—放"循环的特征,即分权导致产出增加、物价上涨,限制经济过热则导致产出与物价的下降;(3)分权促进经济增长并非源于分权增加社会供给能力,而是源于分权增加了社会需求水平。根据1952—2007年的数据,文章检验了上述推论,并指出频繁调整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是经济波动"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

    2009年11期 v.35;No.336 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8 ]
  • 中国省际居民迁移与地方公共支出——基于引力模型的经验研究

    汤韵;梁若冰;

    文章运用居民迁移的引力模型对我国省级居民迁移与地方公共支出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对1990年以来的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地方公共支出差异在2000年之前的居民迁移中作用不显著,而在2000年、2005年的迁移中有显著影响。对于迁入地、迁出地地方公共支出,2000年之前的迁移主要受迁入地的拉力作用,而在2000年之后则主要受迁出地的推力作用。

    2009年11期 v.35;No.336 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1 ]

经济史经济思想史研究

  • 论中国古代货币范畴的特点

    马涛;宋丹;

    文章对中国古代货币基本范畴如子母、轻重、虚实、称提的源流、含义与发展演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形成这些范畴的经济与思维形态方面的原因。文章认为这些特有范畴是中国古代货币思想赖以表达的语言工具,分析梳理这些范畴有助于理解我国古代货币思想发展的规律,也有助于对古代货币经济的认识。

    2009年11期 v.35;No.336 2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99 ]
  • 管子轻重理论的均衡思想

    陈国权;

    《管子》后16篇,也称轻重篇,着重阐述了轻重理论,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经济管理思想。前人学者大多从供求规律与货币数量论等角度对商品之间的轻重规律进行阐释。文章则重点阐述了轻重规律所蕴含的均衡思想,并且在阐述管子轻重理论中蕴含的局部均衡、动态均衡、一般均衡思想后,借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试图重建管子轻重规律的均衡分析。西方经济学直到1769年以后才在经济学中引入均衡的概念,此研究将进一步丰富中国经济思想的研究。

    2009年11期 v.35;No.336 3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4 ]

财务与会计研究

  • 会计信息在投资决策中长期锚定效应研究——对计量观实证方法的改进

    边泓;曲兴华;

    文章以2003-2007年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市场中股价相对关系"稳定"的成员的方式,对影响股价的非会计信息进行了有效控制,改进了计量观的实证方法。研究结果说明,在年度财务报告发布后的长时间窗口中,由历史性会计信息确定的各股票间的股价初始相对关系,在这段时期的投资者决策过程中具有锚定效应,会计信息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力在"稳定"成员样本中更为突出。文章所进行的研究尝试,为日后检验2007准则的实施效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2009年11期 v.35;No.336 4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1 ]

国际经济研究

  • 1980-2006年东亚经济波动的原因——基于面板VAR的分析

    车维汉;王茜;

    东亚经济波动及其协同性的存在已得到学术界的认同,文章通过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了6种冲击对东亚经济波动的影响,并考察了宏观经济各变量在面对冲击时的动态反应,以及汇率和通货膨胀对经济波动的传导作用。研究表明,国内的供给冲击、汇率冲击,国外的利率冲击、需求冲击都会对东亚经济波动产生较大影响,汇率是外部冲击的重要传导渠道,而通胀是内部冲击的重要传导渠道。随着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金融市场不断开放,东亚各经济体对外部需求变动和世界利率变动所产生的冲击应予以重视。

    2009年11期 v.35;No.336 5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5 ]

产业经济研究

  • 政府产业重组规划、信号博弈与企业兼并行为

    罗云辉;

    文章以2009年我国腾中重工公司兼并通用公司"悍马"品牌为现实索引,为水平兼并不存在"整合效应"的负盈利资产提供两种基于信号博弈的理论解释。第一种解释基于限制性定价的思路,说明在成本信息不对称的企业进行产量竞争背景下和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总会对应一定负盈利水平的资产,使得低成本类型企业宁愿选择收购非盈利资产,以向竞争者显示其成本类型而得益。另一种解释引入政府推进产业重组的因素,当高效重组不同成本类型企业的概率条件和资产负盈利水平满足一定条件时,存在使低成本类型企业选择收购非盈利资产,以避免在产业重组中可能被低效兼并的分离均衡。

    2009年11期 v.35;No.336 71-7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2 ]

区域经济研究

  • 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来自中国城乡住户调查数据的经验分析

    罗楚亮;

    文章以我国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经验性地讨论了收入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表明,绝对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关联,即便控制了相对收入效应,绝对收入的影响仍较显著。因此无论是相对意义还是绝对意义,收入仍然是提升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是另一方面,主观幸福感与收入水平之间的相关程度并不高,主观幸福感决定中的非收入因素也值得进一步关注。

    2009年11期 v.35;No.336 7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6 ]
  • 资源禀赋与绿色创新——从中国省际数据的经验研究看“荷兰病”之破解

    应瑞瑶;周力;

    文章基于"资源诅咒"假说,利用1999-200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资源禀赋、绿色创新及经济增长的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绿色创新的激励机制主要源于煤炭的污染性、而非能源的稀缺性,各地区的绿色创新主要面向"减排"、而非"节能";(2)我国资源充裕地区的绿色创新动力,主要依赖于投入相对更多的研发资金与人力资本、采取相对更严的环境政策及措施;(3)绿色创新对资源丰裕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传统创新对资源丰裕地区的相应贡献率,绿色创新对资源丰裕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其对资源贫乏地区的相应贡献率。结论认为,绿色创新下的资源禀赋并非"资源诅咒",而是"资源福音",这不仅是"适者生存"的必要手段,更是破解"资源诅咒"的重要途径。

    2009年11期 v.35;No.336 92-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6 ]
  • 基于多重分形的企业聚集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朱其忠;卞艺杰;

    从单个企业到企业集群、再到网络组织,企业网络从无序逐渐走向有序,这是企业不断分形的结果。加之地理位置、文化底蕴的不同,企业分形过程又具有区域差异性,属多重分形。文章通过选取东、中、西部地区以及浙江、安徽、甘肃等省,根据它们的企业相对生长几率的不同,计算企业的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得出不同地区的企业演进轨迹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的原因,进一步揭示了企业聚集效应在创建和谐经济中的内在机理。

    2009年11期 v.35;No.336 10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0 ]

金融研究

  • 论周期中资本边际效率的演进、扭曲与崩溃——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政治经济学解读

    刘兴赛;

    文章通过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MEC)理论探讨了经济危机发生的条件、可能区域以及演进的机理,并对次贷危机进行了实证考察。文章认为,次贷危机是在美国政治周期推动下,制度结构和社会条件变迁改变危机进程所造成的危机叠加。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流动性过剩说、经济结构失衡说、负债消费模式说、国际金融体系说、新自由主义制度说等观点进行了辨析。

    2009年11期 v.35;No.336 11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7 ]
  • 房地产市场对银行收益的系统性影响研究——以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大陆市场为例

    李宏;曹宁;

    文章研究了三地上市银行和房地产公司股票之间的收益关系,发现三个市场的银行股票收益都显著地受到房地产股票波动的影响,并且利用三地数据的结构性差异点,确定了次贷危机发生作用的时点。对比次贷危机前后的三个市场银行股和房地产股票收益的关系后发现,代表银行股收益对房地产股波动敏感性的回归系数在次贷危机后均有所增大,显示美国和中国的银行业所面临的房地产风险已经由非系统性风险转变为系统性风险,其风险敞口在加大。

    2009年11期 v.35;No.336 125-13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1 ]

  •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率的成分分解及稳定性研究

    刘金全;李楠;刘汉;

    随着世界经济周期波动的减缓,我国经济波动也呈现出稳定性趋势。文章通过建立具有货币政策干预的产品市场均衡模型,对我国实际产出波动率进行了成分分解,并将实际产出波动的来源归结为需求冲击、供给冲击和货币冲击的作用。通过这些经济冲击方差序列的度量,又对实际产出波动率进行了冲击方差序列的回归检验,发现我国需求冲击和货币冲击强度的逐渐平稳是经济周期波动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而供给冲击对实际产出波动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仍然需要坚持需求管理的政策导向,以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2009年11期 v.35;No.336 135-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