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择时理论的中国适用性——基于1998~2003年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刘澜飚,李贡敏

    自2002年Baker和Murgler明确提出市场择时理论以来,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解释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国外学者围绕这一新兴的资本结构理论展开激烈的争论。文章运用199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间中国沪深两市IPO公司财务数据试图第一次较为全面地检验市场择时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中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股票融资和债务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债务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并不显著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而股票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短期内显著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股票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不具有持久影响资本结构的效应,总的说来,市场择时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的上市公司。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8 ]
  • 带有价格波动项的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研究——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均衡分析

    张树德

    文章根据我国股市的特点,对Barberis、Huang和Santos(2001)的模型进行了改进,推导出了带有波动项的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并用该模型对西方7国无风险利率及股票溢价进行了检验,发现该CCAPM模型不能解释我国证券市场的溢价现象,Mehra和Prescott(1985)发现的“股票溢价之谜”在我国同样存在。相比以前的分析方法,文章所考虑的模型比较符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特征。文章最后利用经修正的模型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溢价进行了分析。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9 ]
  • 实际汇率、工资和就业——对中国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实证研究

    丁剑平,鄂永健

    在同时考虑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情况下,实际汇率贬值会增加贸易部门就业,但会减少非贸易部门就业,对实际工资的影响则是不确定的。按照理论分析的结果,文章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国两部门实际工资及就业的关系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贬值显著增加贸易部门就业,但非贸易部门就业对实际汇率变动不敏感,而两部门的实际工资和实际汇率之间则都没有协整关系存在。进一步检验发现实际汇率变动对就业在贸易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结构也没有影响。总的结论认为,即使考虑到非贸易部门,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整个就业也是不利的,而贬值有利于整个就业。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7 ]
  •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形式转换:冲突及其缓解——兼论《基本准则》的修订及其支撑系统的建构

    孙铮,朱国泓

    现阶段我国理论界和准则制定机构主张采取先由《基本准则》充实概念框架部分内容,等到时机成熟后将《基本准则》转化为符合国际惯例的概念框架的两阶段形式转换策略有其合理性。然而,概念框架的理论实质与《基本准则》的会计法规形式之间必然面临冲突。文章分析了这种冲突形成的根源及其影响,并从《基本准则》的修订与支撑系统的建构两个方面提出了缓解上述冲突的一些对策。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4 ]
  • 考虑违约距离的上市公司危机预警模型研究

    刘国光,王慧敏,张兵

    在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中,违约距离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仅考虑财务指标并不足以完全解释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原因。文章应用Merton模型对2002~2004年ST公司和相应配对公司的危机发生之前的违约距离进行了研究,发现危机公司违约距离在危机发生前第三年明显低于正常公司的相应值,违约距离比传统财务指标能更早地预警到企业财务危机的发生。结合违约距离因素的危机预警模型能更明显地提高模型的危机判断正确率。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2 ]
  • 政府生命周期模型——对公共政策理论基础的重新阐释

    魏凤春

    文章以财政的视角,在一个契约的框架内通过对穷人、富人以及代理人集团博弈的财政过程的描述建立了政府生命周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重新阐释,得出了公共政策的实质是权利分配、政府通常偏好短期政策操作、公共政策多是“穷则思变”的结果、权威在公共政策施行中起着独特作用的结论。本模型在还政府行为本来面目的同时,可以扩展到对企业家生命周期和对经济史上制度变迁的研究中。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8 ]
  • 财政支出与广义货币关系的协整分析及其政策含义

    胡永刚,张运峰

    文章利用协整分析讨论了财政支出与广义货币的相互关系,发现在1978~2002年间,中国的财政支出和广义货币具有二阶差分平稳的特征,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财政支出的变动速度是广义货币变动速度的Granger因,但不能说广义货币变动速度是财政支出变动速度的Granger因。财政支出的短期变化对广义货币的短期变化影响较大,并且是同方向的。广义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具有一定惯性,且具有向长期值的自我恢复功能。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并不具有自我恢复功能,这意味着政府应对财政支出施加一定约束,以避免财政支出在经济过热或不景气时发生过度扩张或紧缩。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6 ]
  • 外生冲击与房地产真实价格波动——对1998~2003年中国31省(市、区)的实证研究

    洪涛,高波,毛中根

    文章首先根据经济学模型界定了两个重要指标:自相关系数与收敛系数。认为不同的外生冲击对这两个系数有不同的影响,而它们决定了房地产真实价格波动形态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1998~2003年中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实证研究,其结论是,在真实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真实建筑成本较高、真实税后住宅抵押贷款利率较低的地区有较大的自相关系数和较小的收敛系数,从而房地产真实价格具有更大的波动性。为使房地产真实价格在均衡价格附近平稳运行,降低开发成本和提高消费者购买成本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9 ]
  • FDI区位选择因素研究——对我国三大经济圈及中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

    杨晓明,田澎,高园

    文章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回归模型分析了1995~2002年中国178个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位选择因素和聚集效应,并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四个城市组群的FDI区位选择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说明:从全国来看,人均GDP、土地成本、聚集效应、交通状况和教育水平是影响FDI的主要因素;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中西部地区的FDI区位选择模式各有不同,突出表现在:聚集效应在环渤海地区不显著;工资成本已经开始对长三角地区的外资分布产生影响,但在其他地区仍不显著;教育水平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影响显著,但在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8 ]
  • 对城市吸引区范围界定的理论分析

    尹虹潘

    文章从区域与城市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入手,引入了通达性和人为干扰等因素作为解释变量对“雷利公式”进行了改良。以此为基础,文章运用断裂点理论和改良后的雷利公式对受到不同影响下城市吸引区范围的界定、大城市对邻近小城市的“屏蔽”效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并对处于不同区域环境下的城市的发展策略选择提出了相关的思路建议。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06 ]
  • 当代经济的“二分法”:基于经济虚拟化的思考

    王国忠

    文章基于经济虚拟化趋势和对经济学二分法思考的基础上,将当代经济看成是一个价值系统,并将其二分为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然后运用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述经济虚拟化的过程,验证了经济运行方式与以前存在的显著差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呈两个独立统一的经济系统而存在:实体经济是由成本与技术支撑的价值系统,虚拟经济是由心理和观念支撑的价值系统。对当代经济二分法论证的重要意义在于解释当代经济稳定的核心是虚拟经济的稳定,从而为经济系统风险监管及经济增长模式等制度上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同时,文章从侧面回答了“什么是虚拟经济”和“金融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以及虚拟经济的理论出发点,这几个国内理论界一直莫衷一是的理论命题。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7 ]
  • 资产负债表的直接传染——一种银行与企业信用链上的信贷冲击乘数效应

    高洪民

    文章立足于中国垄断竞争型的信贷市场,以直接金融对银行间接金融的替代性较弱为前提,深入分析了在经济或金融紧缩时期,银行贷款收缩或变动通过资产负债表的直接传染可能产生的一种信贷冲击乘数效应,并且指出,这种乘数效应可能与现有文献所研究的信用渠道中的银行借款渠道和金融加速器效应形成相互强化机制,进一步放大信贷变动对经济造成的冲击。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8 ]
  • 国有资产并购价格的形成机制与合谋风险防范

    马理

    文章研究了公司并购价格尤其是国有企业并购价格的形成机制。首先讨论了在非合作博弈前提下,强制一次成交与多回合讨价还价的解空间;然后引入交易主持人的效用函数,分析合谋操纵下的价格扭曲及对资产出卖方的利益侵害;最后从多方面提出风险防范的改进措施。相关结论应用于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但能提高交易的撮合成功率,有利于盘活国有不良资产,而且能有效防范串谋带来的不利影响,防止国有资产的非正常流失。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2 ]
  • 公司多元化折价:寻租与投资偏差

    韩忠雪,朱荣林

    相对于业务集中的企业来说,多元化公司往往出现市场价值贬损,尽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部门经理寻租引致公司经理配置资源出现偏差,则是产生公司多元化折价的重要根源之一。文章基于这一思想,通过建立模型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多元化公司往往出现折价并给出了影响折价的一些重要因素。

    2005年1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