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信用体系的多维指数方法及实证研究

    石晓军;郑海涛;

    在国家信用体系的研究中,一直缺乏深入的、正式的国际比较实证研究。其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很好的描述国家信用体系的结构化方法。文章在Jentzsch研究的基础上试图将指数方法引入国家信用体系,提出了国家信用体系的“SCRR-E”四维生态概念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描述国家信用体系的多维TT指数模型,利用世界银行对全球34个国家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检验了TT效用型指数与Jentzsch研究中Fisher指数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指数方法有相当的稳健性和可靠性。

    2007年01期 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5 ]
  • 网络商务声誉博弈——基于网络欺诈模型的数理分析

    杜云;张铭洪;

    网络商务声誉的研究对于现代商务交易的繁荣和进步具有紧迫性和战略性的意义。文章试图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商务欺诈动机条件的数理模型,并通过该模型的分析,定量给出一种临界条件,以确保在线销售者不会出现欺诈而始终保证诚信行为,同时利用这种较好的声誉获取更高的利润,进而促使互联网在线交易商得以获取较好的战略声誉博弈结果。

    2007年01期 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5 ]
  • 市场过程内生的垄断:市场权势和自然垄断

    王廷惠;

    作为内生的垄断现象,市场权势实际上是争胜竞争过程的结果,并非垄断的市场结构所决定。如果将竞争理解为一个动态过程,市场权势具有竞争性和暂时性。自然垄断现象也是市场过程演化过程中的自然现象,无论源于规模经济还是范围经济,都表明自然垄断具有动态效率特征。除非政府人为阻碍争胜竞争过程的展开,通常市场过程内生力量能够有效制约非政府垄断现象。

    2007年01期 26-3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9 ]
  • 品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引入品牌的需求曲线及其经济学分析

    刘华军;

    需求定律是经济学分析的理论基础之一,品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为引入品牌的需求曲线或考虑选择成本的需求定律。把品牌引入经济学中后,品牌信用度的提高使需求曲线右移并变得更为陡峭,同时品牌信用度的提高改变了需求曲线的位置,使得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增加,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文章为“品牌战”替代“价格战”提供了理论依据,即通过品牌建设提高品牌信用度,使得在价格提高的条件下需求量增加,而这只有在需求曲线改变位置时方能做到。

    2007年01期 3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79 ]
  • 一种资产定价过程中跳辨识的新方法

    沐年国;

    文章主要基于AitSahalia(2002)关于金融数据中跳(Jump)的研究,对跳的性质作进一步的探索并加以推论,同时采用IMSE(InferiorMeanSquaredError)作为分离跳的标准,选择出恰当的(λ,α,Δ)仨,达到辨识金融数据中跳的目的。

    2007年01期 4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9 ]
  • 区域合作的制度基础:跨界治理理论与欧盟经验

    卓凯;殷存毅;

    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形式。如何克服现有行政区划障碍与解决各合作方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两个难题”是保证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解决这两个难题不是一个单纯的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资源配置或产业分工的问题,而是要建立合作的制度基础。文章尝试从“跨界治理”的视角,借鉴欧盟的跨界治理经验,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基础,提出建立一个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跨界治理体系,为推动中国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一种新的路径参考。

    2007年01期 5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85 ]
  •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区与制度的空间演化分析

    张换兆;郝寿义;

    建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仅是为了促进滨海新区及天津市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推动环渤海地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发展,形成新的区域发展模式。这就要求在理论上不仅要考虑到技术、制度的因素,也要考虑到空间的因素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理论模型的影响。具体研究空间因素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影响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空间作用,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方式和区域发展模式,为在全国范围内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崭新的思路和视角。

    2007年01期 6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3 ]
  • 我国经济增长地区性趋同路径的实证分析

    张焕明;

    研究经济增长的地区性趋同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是否存在趋同性;二是怎样才能趋同。文章通过对我国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主要宏观经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分析,给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即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性趋同的路径为:人力资本与资本存量的差异程度影响对外开放的地区差异程度,进而影响人均GDP的地区性差异程度。与全国相比,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的趋同路径又有所不同。最后文章给出了加快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趋同的政策建议。

    2007年01期 7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1 ]
  • 转轨进程中国有企业改革与财政约束关系研究——补贴还是课税

    张晖;倪桂萍;

    财政约束硬化是国有企业转换机制的重要前提条件,但是经济转轨国家的实践表明,财政约束硬化在大部分转轨国家都没有做到。尽管产权学论者和外部环境论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但都不说明政府为什么对硬化国有企业财政约束“知而不能为之”的原因。文章通过建立了政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三者间动态博弈模型研究发现,政府对国有企业预算约束是“软”或“硬”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财政对国有企业的预算是“硬”还是“软”内生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改革的方式选择,以及国有企业本身的竞争能力。因此,转轨国家应该考虑国有企业自身竞争能力情况,在改革不同阶段采取灵活的财政手段,保证转轨过程中全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从而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进行。

    2007年01期 8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0 ]
  • 反倾销等贸易壁垒与中美双边贸易问题

    沈国兵;

    文章经研究发现:(1)1995~2005年中国遭受的反倾销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位,主要来源国是印度、美国和欧共体等;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最终措施指数分别为3.43和3.89,表示中国出口强烈地遭受到国外反倾销的影响。而同期美国遭受的反倾销强度指数小于1,表示美国出口较少受到他国反倾销的影响。(2)1995~2005年中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最终措施对称率均较低(0.26和0.20),而美国发起的对称率均较高(2.26和2·46)。并且,中国对美反倾销调查、最终措施对称率均较低(0.33和0.20)。基于反倾销对称性,入世后中国应加大反倾销应诉和起诉力度以抑制对华反倾销活动,并且应积极谋求WTO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3)1995~2005年美国对华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最终措施指数分别为1.72和2.20,表示美国对华反倾销行动强烈地影响到美国从华进口。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最终措施对称率分别为3.05和5.00,表示美国对华反倾销强烈地影响到中美双边贸易。

    2007年01期 10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8 ]
  • 外商直接投资行业间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姜瑾;朱桂龙;

    文章选取1999~2003年的行业层面板数据,考察了FDI对中国工业部门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在考虑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并控制住不可观测的时间效应和行业效应之后,研究结果显示,FDI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内溢出和前向联系溢出,但后向联系溢出为负。此外,对技术差距最优区间的分析表明,当内资企业生产率为相应外资企业生产率的30%~70%时,前向联系溢出能实现最大化。

    2007年01期 11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29 ]
  •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一项经验研究

    杜兴强;温日光;

    文章以盈余管理程度的反向作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志,构建了一个会计信息质量的综合指数,采纳“泊松回归”分析方法,对公司治理的六个层面(包括股权集中度、高层管理当局薪酬、最终控制人性质、高层管理人员数量、高层管理当局持股比例、公司治理中的会议频次等)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相应的经验研究。

    2007年01期 12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5 ]
  • 竞争战略、资本结构与企业业绩

    陈文浩;周雅君;

    文章认为,对于竞争性行业和垄断性行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可以尝试从不同的理论出发点来解释,对于竞争性行业而言,其保守的财务政策(低负债率)可能是基于行业竞争程度、资本市场条件以及企业竞争战略的理性商业选择,不一定是以往学者从代理问题出发得出的股权融资偏好。我国监管机构基于抑制股权融资偏好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股权融资约束似乎并未考虑到行业竞争程度的不同,这种资本市场的配置低效率使得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着过度监管和监管不足并存的现象。

    2007年01期 13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3 ]
  •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理事会成员名单

    2007年01期 14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11 ]
  • 《财经研究》投稿须知

    2007年01期 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7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