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协调与“营改增”的盈利效应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and the Profitability Effect of “Business Tax to VAT”
李颖;周洋;
摘要(Abstract):
"营改增"是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促进产业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提升"营改增"公司的获利水平是实现宏观政策目标的微观载体。文章以2012-2016年我国"营改增"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供应链协调是否有助于提升"营改增"后公司的获利水平。研究表明:第一,供应链协调促进了"营改增"后公司获利水平的提升;第二,供应链协调能力越强(合作关系越密切或资源配置效率越高),这种促进作用越强;第三,供应链协调动机越强(流转税名义税负越高),这种促进作用也越强;第四,供应链协调加快了"营改增"公司的现金与存货周转速度,但为了促进供应链协调,公司需要降低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提高应付账款周转率;第五,供应链协调促进了"营改增"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和毛利率提升,增强了"营改增"的盈利效应。文章的研究不仅拓展了增值税改革微观效应影响因素的文献,还为政府部门和公司管理层从供应链协调视角探寻提升增值税改革效应的路径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KeyWords): 供应链协调;营改增;获利水平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YJA6300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72175);; 山西省软科学项目(2018041062-1)
作者(Author): 李颖;周洋;
Email:
DOI: 10.16538/j.cnki.jfe.20200314.1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曹越,李晶.“营改增”是否降低了流转税税负-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财贸经济,2016,(11):62-76.
- [2]陈峻,王雄元,彭旋.环境不确定性、客户集中度与权益资本成本[J].会计研究,2015,(11):76-82.
- [3]陈小勇.产业集群的虚拟转型[J].中国工业经济,2017,(12):78-94.
- [4]陈钊,王旸.“营改增”是否促进了分工: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6,(3):36-45.
- [5]陈正林,王彧.供应链集成影响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4,(2):49-56.
- [6]陈志明,周少锐,周建红.两级商业信用下考虑违约风险的供应链协调[J].管理学报,2018,(12):1883-1891.
- [7]戴天婧,张茹,汤谷良.财务战略驱动企业盈利模式-美国苹果公司轻资产模式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12,(11):23-32.
- [8]郭金森,周永务,钟远光,等.基于商业信用和回购契约的供应链最优化策略研究[J].运筹与管理,2014,(2):99-106.
- [9]蒋为.增值税扭曲、生产率分布与资源误置[J].世界经济,2016,(5):54-77.
- [10]李超,骆建文.基于预付款的资金约束供应链收益共享协调机制[J].管理学报,2016,(5):763-771.
- [11]李成,张玉霞.中国“营改增”改革的政策效应: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J].财政研究,2015,(2):44-49.
- [12]李欢,郑杲娉,李丹.大客户能够提升上市公司业绩吗?-基于我国供应链客户关系的研究[J].会计研究,2018,(4):58-65.
- [13]李启平.“营改增”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行为和财务绩效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9,(1):126-134.
- [14]李任斯,刘红霞.供应链关系与商业信用融资-竞争抑或合作[J].当代财经,2016,(4):115-127.
- [15]林智平,徐迪.税制营改增下资金约束供应链的融资均衡[J].管理科学学报,2018,(10):14-31.
- [16]刘柏,王馨竹.“营改增”对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财务效应-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检验[J].会计研究,2017,(10):11-17.
- [17]罗德明,李晔,史晋川.要素市场扭曲、资源错置与生产率[J].经济研究,2012,(3):4-14.
- [18]罗宏,陈丽霖.增值税转型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J].会计研究,2012,(12):43-49.
- [19]乔睿蕾,陈良华.税负转嫁能力对“营改增”政策效应的影响-基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视角的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7,(6):117-135.
- [20]盛丹,王永进.产业集聚、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与企业的融资成本-来自世界银行调查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3,(6):85-98.
- [21]孙正,陈旭东.“营改增”是否提升了服务业资本配置效率?[J].中国软科学,2018,(11):17-30.
- [22]田志伟,胡怡建.“营改增”对各行业税负影响的动态分析-基于CGE模型的分析[J].财经论丛,2013,(4):29-34.
- [23]童锦治,苏国灿,魏国华.“营改增”、企业议价能力与企业实际流转税税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5,(11):14-26.
- [24]王雄元,高开娟.客户关系与企业成本粘性:敲竹杠还是合作[J].南开管理评论,2017,(1):132-142.
- [25]王雄元,彭旋,王鹏.货币政策、稳定客户关系与强势买方商业信用[J].财务研究,2015,(6):31-40.
- [26]王贞洁,王竹泉.经济危机、信用风险传染与营运资金融资结构-基于外向型电子信息产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11):122-134.
- [27]王贞洁,王竹泉.基于供应商关系的营运资金管理-“锦上添花”抑或“雪中送炭”[J].南开管理评论,2017,(2):32-44.
- [28]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07,(2):85-90.
- [29]杨默如,叶慕青.“营改增”对先行试点行业效应如何?-基于分地区分行业试点上市公司税负与绩效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55-65.
- [30]殷俊明,王跃堂.供应链成本控制:价值引擎与方法集成[J].会计研究,2010,(4):65-73.
- [31]岳树民,肖春明.营改增是否促进了商业信用融资-基于上市公司的证据[J].税务研究,2017,(7):11-18.
- [32]张璇,张计宝,闫续文,等.“营改增”与企业创新-基于企业税负的视角[J].财政研究,2019,(3):63-78.
- [33]Brandt L,Van Biesebroeck J,Zhang Y F. Creative accounting or creative destruction? Firm-level productivity growth in Chinese manufacturing[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2,97(2):339-351.
- [34]Bruner R, Spekman R. The dark side of alliances:Lessons from Volvo-Renault[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8,16(2):136-150.
- [35]Hsieh C T,Klenow P J. 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 India[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9,124(4):1403-1448.
- [36]Luo W,Shang K. Managing inventory for entrepreneurial firms with trade credit and payment defaults[R]. Working Paper,2013.
- [37]Schloetzer J D. Process integratio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in supply chains[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12,87(3):1005-1032.
- [38]Williamson O E. Transaction-cost economics:The governance of contractual relations[J].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9,22(2):233-261.
- (1) 2012年“营改增”行业包括交通运输业G54-G57(不含铁路运输)以及现代服务业G58、G59、I64、I65、L71、L72、M73-M75、R87。2013年“营改增”新增行业为广播影视服务R86。2014年“营改增”新增行业包括铁路运输G53、邮政G60和电信I63。2016年“营改增”新增行业包括建筑业E47-E50、房地产K以及生活服务业H61、H62、O79-O81、P、R88、R89。
- (1)本文还按行业和地区对样本进行了统计,受篇幅限制,文中未列示,如有需要可参见《财经研究》工作论文。同时,感谢匿名审稿人对本文提出的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