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要素替代弹性变迁及其增长效应——基于异质劳动视角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China's Regional Factor Substitution Elasticity and Economic Growth:Stochastic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nalysis from a Perspective of Heterogeneous Labor
张月玲;林锋;
摘要(Abstract):
文章采用1996-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区域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从劳动异质性视角拓展要素替代弹性分析;并首次联合运用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从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过程分析来揭示要素替代约束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尽管三大区域各自的要素替代弹性变化显著不同,但要素替代弹性的增长效应却彼此具有一致性。其中,东部地区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明显地存在着0.805的增长门槛,只有西部地区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越过了门槛值,与区域增长具有尚不显著的正相关性而支持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三大区域的资本-技能互补性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都不明显;劳动-技能替代弹性则表现为显著的正向增长效应,显示出各区域存在着人力资本红利。值得注意的是,与均衡增长路径上"资本-劳动替代弹性提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的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不同,在考虑劳动异质性和技术非效率的前提下,中国地区增长更支持"劳动-技能替代弹性提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的结论。文章为甄别新常态下的区域增长潜力转变、剖析要素匹配合理性及产业结构调整可行性奠定基础。
关键词(KeyWords): 劳动技能分化;要素替代弹性;随机前沿分析;协整方程;误差修正模型
基金项目(Foundation): 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7R0061);;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FWB16001)
作者(Author): 张月玲;林锋;
Email:
DOI: 10.16538/j.cnki.jfe.2017.06.0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蔡昉.认识中国经济减速的供给侧视角[J].经济学动态,2016(4):14-22.
- [2]陈晓玲,连玉君.资本-劳动替代弹性与地区经济增长——德拉格兰德维尔假说的检验[J].经济学季刊,2012,(1):93-118.
- [3]郭晗,任保平.结构变动、要素产出弹性与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12):72-84.
- [4]马红旗,徐植.中国物质资本与异质劳动之间的替代——理论分析与经验估计[J].经济评论,2016,(1):3-12.
- [5]张月玲,叶阿忠.中国区域技术选择与要素结构匹配差异:1996-2010[J].财经研究,2013,(12):100-114.
- [6]张月玲,叶阿忠.中国的技术进步方向与技术选择[J].产业经济研究,2014,(1):92-102.
- [7]张月玲,叶阿忠,陈泓.人力资本结构、适宜技术选择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J].财经研究,2015,(6):4-18.
- [8]张月玲,叶阿忠,吴继贵.基于技术选择差异的我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软科学,2015,(7):12-16.
- [9]张月玲,吴涵,叶阿忠.要素集聚及外溢对中国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J].软科学,2016,(7):24-29.
- [10]Debdulal Mallick.The role of elasticity of substitution in economic growth:A cross-country investigation[J].Labour Economics,2012,19(5):682-694.
- [11]Growiec J,Pajor A,Pelle D,et al.The shape of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s:Evidence from estimates of the world technology frontier[J].National Bank of Poland Working Paper No.102,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