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环境规制下中国工业绿色转型问题研究On Gree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彭星;李斌;
摘要(Abstract):
资源环境约束下,通过环境规制设计来激励绿色技术创新及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但现有研究忽视了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差异性,因而难以提出有针对性和差异化的规制政策,进而难以有效促进工业绿色转型。文章在区分不同类型及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的非线性影响效应并不存在,但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与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的增强,可明显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及促进工业绿色转型。东部地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并未对绿色技术创新及工业绿色转型形成有效激励,但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与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的正向促进效应明显。中西部地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有着负向影响效应,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和自愿意识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和工业绿色转型的激励效应不明显。文章对于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衡量有利于未来进一步扩展和细分环境规制的类型,以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协同效应;研究结论对科学设定环境规制强度和合理选择环境规制形式以激励绿色技术创新及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环境规制;工业绿色转型;绿色技术创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软科学重大研究项目(2011GXS1B001)
作者(Author): 彭星;李斌;
Email:
DOI: 10.16538/j.cnki.jfe.2016.07.0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德敏,张瑞.环境规制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经济科学,2012,(4):49-65.
- [2]蒋伏心,王竹君,白俊红.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影响的双重效应——基于江苏制造业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7):44-55.
- [3]李斌,彭星,陈柱华.环境规制、FDI与中国治污技术创新——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1,(10):92-102.
- [4]李斌,彭星.环境规制工具的空间异质效应研究——基于政府职能转变视角的空间计量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3,(6):38-47.
- [5]李斌,彭星,欧阳铭珂.环境规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基于36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4):56-68.
- [6]李玲,陶锋.中国制造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的选择——基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2,(5):70-82.
- [7]马富萍,郭晓川,茶娜.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基于资源型企业的实证检验[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8):87-92.
- [8]沈能.环境效率、行业异质性与最优规制强度——中国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非线性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12,(3):56-68.
- [9]沈能,刘凤朝.高强度的环境规制真能促进技术创新吗?——基于“波特假说”的再检验[J].中国软科学,2012,(4):49-59.
- [10]王国印,王动.波特假说、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对中东部地区的比较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1):100-112.
- [11]许士春,何正霞,龙如银.环境政策工具比较——基于企业减排的视角[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11):2351-2362.
- [12]张成,陆旸,郭路,等.环境规制强度和生产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11,(2):113-124.
- [13]张华,魏晓平.绿色悖论抑或倒逼减排——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影响的双重效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9):21-29.
- [14]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4):5-14.
- [15]Gray W B,Shadbegian R J.Plant vintage,technology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3,46(3):384-402.
- [16]Hamamoto M.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06,28(4):299-312.
- [17]Macho-Stadler I.Environmental regulation:Choice of instruments under imperfect compliance[J].Spanish Economic Review,2008,10(1):1-21.
- [18]Montero J P.Permits,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2,44(1):23-44.
- [19]Requate T,Unold W.Environmental policy incentives to adopt advanced abatement technology:Will the true ranking please stand up?[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3,47(1):125-146.
- [20]Rousseau S,Proost S.Comparing 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 in the presence of imperfect compliance-A case study[J].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5,32(3):337-365.
- (1)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共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共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共13省市(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