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大客户能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吗?Can Major Government Customers Improve Corporat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张沁琳;沈洪涛;
摘要(Abstract):
文章基于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政府大客户数据,研究了政府大客户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政府大客户能够提高供应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当政府大客户的层级或者所在地的政府治理效率高时,以及对于技术距离大或者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的企业,政府大客户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效应更加显著。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政府大客户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创新投入和资源配置效率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文章从政府作为企业主要客户的视角,拓展了政府角色及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政府大客户影响企业经济效率的经验证据,丰富了政府与企业关系的研究。
关键词(KeyWords): 政府大客户;全要素生产率;政府治理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672075)
作者(Author): 张沁琳;沈洪涛;
Email:
DOI: 10.16538/j.cnki.jfe.20200817.1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陈冬华.地方政府、公司治理与补贴收入-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3,(9):15-21.
- [2]陈志勇,陈思霞.制度环境、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与财政预算软约束[J].经济研究,2014,(3):76-87.
- [3]窦超,何为.创新视角下的政府背景客户与企业成长[J].科研管理,2019,(10):193-206.
- [4]简泽,谭利萍,吕大国,等.市场竞争的创造性、破坏性与技术升级[J].中国工业经济,2017,(5):16-34.
- [5]金晓雨.政府补贴、资源误置与制造业生产率[J].财贸经济,2018,(6):43-57.
- [6]李明.国家审计提升地方政府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兼评地方国家审计机关的双重领导体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5,(3):60-67.
- [7]李明,冯强,王明喜.财政资金误配与企业生产效率-兼论财政支出的有效性[J].管理世界,2016,(5):32-45.
- [8]李平,李淑云,杨俊.要素错配、企业存续与全要素生产率[J].南开经济研究,2018,(5):155-175.
- [9]鲁晓东,连玉君.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99-2007[J].经济学(季刊),2012,(2):541-558.
- [10]罗劲博.内部控制、社会信任与企业生产效率[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7,(3):72-91.
- [11]钱雪松,康瑾,唐英伦,等.产业政策、资本配置效率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2009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自然实验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8):42-59.
- [12]孙浦阳,蒋为,陈惟.外资自由化、技术距离与中国企业出口-基于上下游产业关联视角[J].管理世界,2015,(11):53-69.
- [13]王文,牛泽东.资源错配对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多维影响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20-37.
- [14]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14,(5):731-745.
- [15]杨汝岱.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经济研究,2015,(2):61-74.
- [16]易纲,樊纲,李岩.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思考[J].经济研究,2003,(8):13-20.
- [17]俞俊利,金鑫.政府治理、关系网络与资源配置效率[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9,(3):55-63.
- [18]钟覃琳,廖冠民,陆正飞. R&D投资能够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吗?-基于区域人才政策工具变量的分析[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6,(5):3-16.
- [19]Banerjee S,Dasgupta S,Kim Y.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and the stakeholder theory of capital structure[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8,63(5):2507-2552.
- [20]Chen Z G,Wang Q W,Dou C,et al. Government background customers and private enterprise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 chain risk transmission[J]. Sustainability,2020,12(8):3193.
- [21]Cohen D A,Li B,Li N Z,et al. Major government customers and loan contract terms[R]. HEC Research Papers Series1179,2016.
- [22]Cohen D A,Li B. Customer-base concentration,investment,and profitability:The U.S. government as a major customer[J]. The Accounting Review,2020,95(1):101-131.
- [23]Dhaliwal D, Judd J S, Serfling M, et al. Customer concentration risk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6,61(1):23-48.
- [24]Dou C,Yuan M,Chen X. Government-background customers,audit risk and audit fee[J].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2019,7(3):385-406.
- [25]Hsieh C T,Klenow P J. 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TFP in China and India[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09,124(4):1403-1448.
- [26]La Porta R,Lopez-de-Silanes F,Shleifer A,et al. The quality of government[J]. The Journal of Law,Economics,and Organization,1999,15(1):222-279.
- [27]North D C,Thomas R P. The rise of the western world:A new economic history[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3.
- [28]Olley G S,Pakes A. The dynamics of productivity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industry[J]. Econometrica,1996,64(6):1263-1297.
- (1)本文依据客户的名称及网上公开信息,手工整理并核实客户的单位性质和资金来源。
- (2)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http://www.gsxt.gov.cn/,企查查系统https://www.qcc.com/。
- (3)企业的增加值Yit用主营业务收入表示,使用地区生产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并取自然对数;企业的资本存量Kit用固定资产原值、工程物资与在建工程之和表示,使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进行平减并取自然对数;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Lit用企业员工人数表示,取自然对数;模型中还控制了年份(Year)、行业(Industry)与地区(Prov)固定效应。
- (1)企业类型客户包括国有企业客户,不包括个人客户、本文界定的政府客户以及不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团体组织。
- (1)技术距离GAPi jt-1=lnT FP jt-1,其中FP jt-1为技术前沿指标,以行业内技术水平最高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表示。
- (1)受篇幅限制,以下的稳健性检验结果没有列示,请参见《财经研究》工作论文版本。
- (1)HHI_govt=∑K Sale2ikt k=1,其中Saleikt表示公司i向政府客户k的销售额,Saleit表示公司i在t年的总销售额。Saleit
- (2)企业资源错配指标1-αα,其中资本要素错配指标αj wi j Li j,劳动要素错配指标σwi j Li j disti j=distKj,i jdistLj i jdistKi j=1+τk=distLi j=1+τL=1-αjγKi jσ-1Pi j Yi jαj表示行业j的要素份额。借鉴王文和牛泽东(2019)的研究,资本使用成本γ设定为0.1,企业资本存量Ki j采用固定资产净额与固定资产折旧之和衡量,劳动力使用成本wij采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与员工人数的比值衡量,劳动力Li j采用员工人数衡量。行业要素份额αj以企业增加值作为产出,以资本存量和员工人数分别作为资本和劳动投入,基于C-D生产函数,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企业名义产出Pi j Yi j采用企业增加值衡量,企业增加值=营业总收入-中间投入+应交税费,中间投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固定资产折旧。产品替代弹性σ设定为3。